2月24日,A股遭遇“黑色星期一”,上证指数跌破2100点,上证指数和深证成指收盘分别下跌1.75%和2.68%。导致股指大跌的一大利空消息是“部分银行暂停开发贷”。
据相关媒体报道称,兴业银行等部分商业银行传出收紧房地产及相关行业贷款的消息,钢铁、水泥等相关产业链的融资条件同时收紧。另有消息称,兴业银行此次业务窗口指导仅针对地产夹层融资与地产供应链融资,非针对开发贷与个人住房按揭等大口径房地产信贷。此外,多家股份制银行被传发出类似规定和通知,但随后又有消息否认。
上述消息背后的实质是楼市恐高症与崩盘论发酵,给股市带来一定的利空冲击。房地产是资金密集型行业,对银行贷款的依赖度较高。一旦银行真的全面收紧开发贷款,即便有其他融资渠道弥补资金缺口,也容易导致资金成本增加。
2月24日,房地产、建筑、建材等板块跌幅居前,万科A、金地集团、保利地产、招商地产四大地产股分别大跌6.56%、7.66%、8.51%、8.07%;中华企业、上实发展、格力地产等跌停。从走势上看,近几个月看空楼市的言论与观点层出不穷,地产股持续调整。例如,保利地产业绩快报称2013年净利润同比增加27.63%,但最新股价较2013年1月的高点累计回调约有53%。
“部分银行暂停开发贷”的消息,同时利空冲击银行股。假如楼市真如某些地产大腕所称“形势不妙”,或者出现明显的大范围降价潮,对商业银行将构成不利影响。2010年楼市调控政策的出台,没有把房价“拉下马”而是先“击垮”银行股,就反映出银行股对楼市变化预期的敏感。因而,“部分银行暂停开发贷”的消息使“当事人”兴业银行在2月24日收盘下跌3.70%,另有多家银行的股价跌幅超过2%。
“部分银行暂停开发贷”消息的主角是兴业银行,令市场并不感到意外,因为其前几年被喻为“半个地产股”。兴业银行房地产相关行业贷款占贷款总额的占比曾长期超过40%,是上市银行中房贷业务占比较高的。该行近年贷款投向有所调整,2009年半年报显示,建筑业、房地产开发贷款、个人住房及商用房贷款占全部贷款总额的比例为31.2%;据2013年半年报披露,上述贷款的合计占比约为27.36%。显然,一家房地产及相关贷款占比偏高的银行,更容易对楼市“阴晴冷暖”重新审视风险。
复旦大学证券研究所副所长王尧基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部分银行暂停开发贷”的说法,并不完全属实,也非“空穴来风”,只是个别银行下发了暂停房地产供应链金融业务、夹层融资业务等的通知,股市对此的反应有点过激。他分析认为,最近“钢贸事件”引发银行坏账,以及少数城市房价下跌,使银行的风险防范意识增强,银行推出上述举措与这个背景有关。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所有银行会集体停止与房地产开发相关的贷款,投资者对股市的过激反应要正确看待。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部分银行暂停开发贷”不会变为大范围或长时间停办对公类地产贷款,但个别银行的局部调整与收缩并非不可能。此次风波带来的主要是警示意义,各方对楼市的潜在风险不容忽视,部分地区的高库存或导致个别楼盘价格跳水,甚至有个别房企陷入资金链危机。
尽管楼市正处于“崩盘”边缘之说危言耸听,但房价上涨格局由普涨时代进入分化时代在所难免,银行对房地产业的风险防范势必进一步强化,有可能对房地产类贷款进行总量控制与结构调整。2013年,全国房地产贷款新增2.34万亿元,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9.1%,高于同期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同比增长的14.1%。如此“高歌猛进”的房地产贷款增长势头,或在2014年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