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一对广州的白领夫妻,丈夫月薪1.5万,妻子月薪1万。收入看上去还不错,但是两个却倍感吃力。为什么呢,他们算了一笔账:
水煤电约500元/月,宽带和话费约500元/月,交通费约1000元/月,吃饭和生活必需品消费5000元/月,再加上其他消费支出1000元,在父母的帮助下,购买了房子,需要自己还房贷,房子300万,贷款210万,月供12758元。
一个月下来,2.5万的收入,只能剩下4242元。
杭州李先生的家庭年收入在40万左右,多年的积累已经拥有两套房子。然而,儿子的出生,让他们全家人陷入了焦虑。从幼稚园开始,李先生就希望儿子获得优质教育资源,卖掉了一套房子,动用社会关系让儿子入读了民办私立学校。
然而,之后的生活,几乎成了两奴(房奴、孩奴),房贷、陪读,每年花费在教育上和房贷上的支出,几乎占据了收入的全部。
南京郑女士和丈夫有着令人羡慕的工作,两个人收入都不错,先生年薪35万元,还有公司的期权,未来可能有近千万的分红。有一个8岁的可爱女儿,家中有两套房子,一套是自己居住的大房子,一套老城区的学区房。生活应该是相当的惬意。
但是郑女士的生活节奏确是让自己很无奈,刚升任部门经理,经常加班,没有时间去购物,甚至没有时间陪伴读小学的女儿。
不管收入情况怎么样,全民似乎都处在焦虑中,缘起为何?
我们国家,已经从一个不敢贷款的状态,过渡到了过度贷款的现实。
关于月供占收入的比重,行业内有两条线:
一条是警戒线:50%
一条是舒适线:30%
从银行来说,为了严控风险,一般会限制月供占收入的比例不能超过50%;从个人来说,月供占比的高低,代表生活压力的大小,月供越高、其他支出就越低,生活压力就越大,一般来说,30%的占比是比较舒服的。
不知道从什么时间开始,超前消费的狂潮,开始淹没了我们。
没有规划、没有成本意识、没有风险控制,渐渐的从消费未来变成了透支未来。房贷、消费贷、小额贷全方位无死角的蔓延了我们的生活。
在很多家庭的资产中,房子占比已经达到了70%,一线城市甚至高达85%,而这样一个特点造成了中产阶层表面上的资产膨胀,资产很多、钱很少!
每个中产家庭资产看上去很“富裕”、很有钱,但是资产来源的大部分却是贷款,一线城市的贷款来源甚至占到了80%,相对应的自己可支配的收入实际非常低,这种情况的财务状非常脆弱。一旦有意外发生,比如家庭成员生病,需要用一大笔钱,流动资金根本不能满足,只能能抵押或者变卖房子;比如家庭成员失业或意外身故,收入来源丧失或者减少,这种看似“富裕”的资产会轰然崩塌。
生活支出上,房贷支出占到收入的绝大部分,结余比较少,所以很多人去选择风险比较高的P2P投资;想要多存点钱,只能压缩必要的生活支出,生活质量严重下滑。
人到中年不得已、保温杯里泡枸杞。要供楼、要为赡养老人准备,要抚养小孩;不敢生病、不敢失业;害怕通货膨胀、害怕资产缩水;或许正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内心缩影。
其实不仅仅是房贷,抚养孩子、赡养父母哪样不是亚历山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