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过去的“十一”长假,房地产和房贷明显不在一个平行世界里。地产商攒货期待“金九银十”,银行却是一声叹息:没额度了!购房者更是焦躁。记者梳理了一组数据,相信读者看后会有些许启发。
先看今年上半年的数据。央行金融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住户中长期贷款增加1.23万亿元,基本维持在每月2000亿元左右规模。央行的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也显示,上半年末个人房贷余额为9.07万亿元,整个上半年增加9628亿元。需要说明的是,这两个数据前者是增量,后者是刨去到期释放额度后的净增量。
光看这个还不行,再看看2012年的数据。2012年全年住户中长期贷款增加1.33万亿元,按月增量仅超过1000亿元。贷款投向统计则显示,2012年末个人房贷余额为8.1万亿元,全年增加9610亿元。
二者一比,不难知晓今年上半年个人房贷已经消耗了去年全年的规模。即便今年银行规划额度有所增加,但7月份和8月份又是月均接近2000亿元的规模。这就难怪从9月初开始,国内银行的房贷额度全线告急了。
为什么会这样?魔鬼也在细节里。上半年的金融机构贷款投向显示,个人房贷同比多增6173亿元,占到同期9628亿元增量的2/3。而捋一捋上半年住户中长期贷款的增长节奏,除1月份释放去年底积压额度增长2683亿元之外,只有3月、4月、5月三个月维持在接近或超过2000亿元的规模。其对应的政策节奏也堪称精准——2月20日,国务院出台了楼市调控“国五条”。
这无疑是让人感到瞠目结舌的结果。旨在限制楼市泡沫的升级版限购限贷政策,实际上加快了银行房贷额度的消耗。以至于四季度还没有开始,全行业普遍的额度荒已经出现。购房者年初为规避政策风险抢先释放的购买力,正好将传统上配置在“金九银十”的额度消耗殆尽。
但额度耗尽、银行丧失放贷能力后是否有助于房价回落呢?从理论上讲这符合逻辑,但现实情况让人难以乐观,因为虽然银行信贷额度在收缩,但社会融资总量没有下降,广义货币供应量(M2)逐月的同比增幅也依然超过13%的目标值。这要归功于影子银行,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银行信贷,支撑起了当下货币创造的半壁江山。
如果不出意外,房贷额度紧张的状况会在四季度延续下去。在增量有限的情况下,银行只能依赖先前到期释放的存量空间来满足客户需求。但好在房贷虽然不算特赚钱,但客户的需求价格弹性极低,大幅提价并不影响业务规模,反而能有效排除部分投机性需求。
看到这里,如果购房者还没等到银行放款,那就继续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