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贷款户的数量少得令人惊讶,它表明:贷款仍然是稀缺资源,不是普惠的,只借給很少数守信用、能还款之客。贷款户数量究竟该多该少?没有标准定论,只有经营定位,由市场决定,由经营决策。
分析银行信贷有两个视角,一看贷款数额,二看贷款对象,缺一不可。由于两者都是商业的,客户借款属商业秘密,银行贷款有经营秘密,不会无端披露,因而外界仅凭宏观的数字想搞懂信贷很难,也就不了解银行。
1.贷款户数量极少
筹集多数人存款,贷给少数人使用,是银行的经营功能,也是金融的基本常识。贷款是一种稀缺性社会资源,只有极少数人能够得到。据工行2017年披露,拥有5.30亿户个人客户、578.4万户对公客户,巨大的数量具有社会性基础,代表了城镇金融结构的基本状态。其中,个人贷款户1133万户、法人贷款户10.7万户,以此计算,个人贷款户占个人客户总量的2.14%,法人贷款户占对公客户总量的1.85%。中小银行的贷款户比重会高一些,他们选择性强,常以信贷产品作为吸引客户的手段。但是,贷款户比重低是普遍的基本事实。
2.贷款不是轻易能够得到的
申请贷款不容易,借贷以诚信为基础,以还款为前提,以收息为条件,以用途为取向,以授信为控制,并受到政策与规模的严厉监管,银行谨慎地把控,对新客户尤其严格。
贷款要经过银行严格的风险甄别筛选。具体把握中,每家银行都有自身定位的客户群,依据与客户长期建立起的信用关系,内部设有严密的信贷评审系统,经过严格的审核流程和有权人签字,几双眼睛审风险,没有捷径,不能立等可取。
国家指导信贷的投向,央行管理分配信贷总量,商业银行是信贷资源配置的执行者。信贷政策服从于经济、货币政策,服务于经济结构调整的要求。信贷有门槛,什么能贷、什么不能贷,什么时候能贷、什么时候不能贷,银监部门有政策监管,贷款在政策约束、风险与财务管理下。贷款难是一句真话,如果哪天贷款易了,一定会出风险乱象。
3.借贷折射出社会的金融文化
中国社会银行借贷的比重较低,既反映了社会信贷的需求度,也表明了国家对信贷规模的控制度。
在美国,多数家庭都有银行借贷或信用卡透支,商业银行以消费信贷、按揭为主业,个人贷款占银行贷款总额的一多半,呈现一种信贷消费文化的社会金融特征。
【资料】截至2017年3月末美国个人消费贷款的结构如下:
在我国,多数居民家庭都有储蓄存款,人们不愿轻意透支欠债,负债消费的意识不浓,有贷款者不多,银行以吸收存款为引导,显示一种储蓄文化的金融特征。金融是叶、文化是根,社会的国民文化久远流长,要轻易改变是很难的。
美国企业的负债率在30%多,以直接融资为主;我国企业的负债率已从2007年的54%,上升到2014年的60%,企业负债占GDP比重已从195%上升到317%。据财政部的统计,2015年末国企平均资产负债率66.33%,负债总额79万亿元(包括贷款、发债和应付账款等)。而且,发展中的企业最缺乏资本,理应通过投资等直接融资渠道去解决,但无奈直接融资市场不强大。商业银行不是万能的,不具备解决企业资本不足的功能,企业过多占用短期贷款弥补资本缺口如饮鸩止渴,加大了银行信贷的风险。
4.国际国内中小微企业获得银行信贷的比重差不多
据国际有关数据中表明,美国中小企业融资中股权融资占49.6%,债务融资占50.4%,银行信贷在全部融资中的比重只有18.8%,其余的债务融资来自财务公司、贷款公司、政府贷款,以及中小企业主的车贷、房贷、信用卡贷款等。根据世界银行国际金融公司(IFC)中小企业融资工作组2010年9月向G20首尔峰会提交的报告,G20国家中,中小企业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过融资的比例为10%——15%。
我国人行征信系统曾经披露,获得过贷款的中小企业数量占征信系统中登记中小企业总数的15.8%,贷款覆盖率与国际水平大体相当。截至2016年末,征信系统已收录自然人信息9.1亿人、企业及其他组织信息2210万户。累计有47.16万户中小微企业和9248万农户获得银行贷款支持,贷款余额分别达10.5万亿元和2.7万亿元,分别增长5.3%和9.3%。因而国际国内的情况相差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