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基准利率,是指人民银行下发给各商业银行的指导性存贷款利率,各商业银行可以在这个指导性利率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经营情况和经营战略,制定各自的上浮比例或下浮比例。
通常情况下,各银行之间的利率都不会有太大差异。一是因为央行和银行业协会有限制,二是银行自身要保持盈利,所以很少我们很难看到上浮过高或下浮过低的浮动利率。
换句话说,各银行在发放贷款的时候,都有一个统一的“起跑线”,而这个起跑线便是央行给出的基准利率。
基准利率的分类
基准利率分存款基准利率和贷款基准利率,一般合称“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公布调整时,是一起公布调整,甚至调整幅度一般都很同步。
基准利率的计算
而我们平时所说银行利率,其实是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浮动后得出的利率,比如目前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是1.5%,A银行上浮比例是50%,那么A银行公布的一年期利率就是1.5%(1+50%)=2.25%;
5年期贷款基准利率是4.9%,B银行下浮比例是15%,那么B银行五年期贷款利率是4.9%*(1-15%)=4.165%。
值得注意的是,当遇到基准利率调整时,从下一年度1月1日,贷款利率也会调整,月供也会随之调整。
基准利率的调整
基准利率是银行的一种货币政策,是用来调节社会经济和金融体系运转的手段。提高利率意味着收缩信贷,降低社会流动性,提高信贷成本,缓和经济发展速度,反之亦然。
通俗的讲等经济处于下行的时候,一般会下调基准利率,用来刺激消费,对普通百姓来说银行储蓄存款利率低了不合适了,等会取出来用于消费。
对于个人有房贷的人是利好,可以降低本按揭利率,对企业来说降低贷款成本,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提供经济效益。
如果国内经济处于上行,为了抑制通货膨胀,就要回笼资金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这样对于百姓银行储蓄构成利好,对于银行贷款的个人和企业每月要付出更多的利息,尤其是企业生产成本增加了,相应的盈利能力降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