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北京郊区的延庆县,将葡萄种植列入了延庆十二五规划项目,并出台措施鼓励农民种植。当地香营乡新庄堡村一位农户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上午打电话,下午公司就有工作人员到村里来。我们用身份证户口本就可以填表,每个人可申请贷款2万元到10万元,第二天贷款就批下来了。”他说的“公司”,就是当地的庆融小额贷款公司,通过发放小额无抵押贷款,支持农户扩大葡萄种植规模。
近几年来,小贷公司不仅在北京,在全国各地都发展迅猛。他们紧密结合当地特点,服务基层、服务草根,成为多层次金融市场“生态链”的重要根基。
严格准入门槛 立足长远发展
根据相关监管政策,小额贷款公司是由自然人、企业法人与其他社会组织投资设立,不吸收公众存款,经营小额贷款业务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
截至今年,北京市共审批通过62家小额贷款公司,其中60家已正式营业。这62家公司遍及北京16个区县。从全国范围看,目前共有小贷公司6000余家,贷款金额超过2000亿元。
银监会为小额贷款公司设立了较为严格的准入门槛。银监会规定小贷公司注册资本金达500万元方可成立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金1000万元方可成立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则设立了更为严格的门槛——成立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金最低是5000万元,成立股份有限公司则需要至少一个亿的资本金。
北京市金融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小贷公司的发展,缓解了广大农户和小微企业资金严重短缺的局面,具有较强的市场生命力,但可能存在的金融风险也不容忽视。“在小贷公司审批数量方面,北京比其他省市少,但我们在股东资质选择、股东比例控制、注册资本金方面严格要求,都是为了小贷公司未来更好发展。”
创新模式 服务三农与小微企业
由于满足了市场的迫切需求,小贷公司发展迅猛。记者从北京市金融工作局获得的数据显示,到2012年9月末,北京市小额贷款公司累计贷款为65亿元,到2012年年底突破100亿元。
与传统的银行服务相比,小贷公司提供了更为便捷灵活的服务。农户和小微企业融资难,主要是因为不能提供有效抵押品。小贷公司的贷款无需固定资产抵押,多为保证、信用贷款,比银行要灵活许多。
出于成本考虑,很多银行并不愿意为小微企业提供贷款。但不少小微企业在得到小贷公司支持发展壮大后,反而能获得银行青睐。彭先生的企业经营物联网相关业务,主营业务是物联网水电气表。该企业和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运营商合作,其客户可以通过手机付费的形式代缴水电费。2009年,该企业只有几十名员工,营业收入和利润有限,很难获得银行大额授信。利源小贷看重其知识产权价值,于2009年11月为其提供一笔90万元授信支持,助其度过资金瓶颈。一年之后,该企业规模扩大,用物联网水电气表的专利作为质押,获得了国家开发银行3000万元的贷款。目前该企业已有数百名员工,在全国设立十多家分支机构,发展前景向好。
位于北京中关村的亚联财小额贷款公司推出的信用贷款不仅无需抵押,也无需担保。魏先生在北京经营专升本及考研培训机构,因开设分校,资金被积压。春节前该机构需要给员工发双薪和奖金,却有50万元资金缺口,处境相当窘迫。魏先生向银行申请贷款虽已获批,但放款程序较复杂,一时无法资金到账。于是魏先生向亚联财小额贷款公司申请50万元无抵押、无担保信用贷款。由于手续简单,资金很快到位。
小贷公司也有“融资难”
各地对小贷公司的积极规范与扶持,使小贷公司发展迅猛,成为合法民间借贷市场的“生力军”。目前,三农领域小微企业的资金供求缺口依然巨大,表明小贷公司发展仍存可观空间。但记者在调研中了解到,小贷公司发展仍面临多重政策掣肘。
首当其冲的是小贷公司“融资难”问题。由于政策规定,小贷公司“只贷不存”,只能依靠自有资金放贷,或者以不超过净资本50%的比例向银行融资。而实际情况是,小贷公司很难拿到50%资本金的融资。目前只有国家开发银行和北京银行给小贷公司提供融资服务,且往往只提供其资本金20%至30%的融资,有时甚至更低。
当然融资比例高也意味着潜在的金融风险。北京亚联财小额贷款公司总经理萧志强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可以对小贷公司进行分级,不同信用评级的小贷公司有不同融资比例。评级高的公司融资比例可以高一些,把尽量好的公司留下来,质量差的淘汰出去,强化整个市场。”
除了提高银行贷款融资比率外,还可以适当拓宽资金来源渠道。例如允许向主要股东、特定客户定向借款等等。北京市在这方面做出了一些尝试。北京市金融局相关负责同志告诉记者,北京市相关政策规定,只要符合一定条件,股东可以向小贷公司增资扩股。
何时能与央行征信系统对接?
参照金融业标准,适当减轻小贷公司税负,也是记者在采访中听到的共同呼声。据了解,小贷公司经营的是金融业务,却要按照一般企业25%的税率纳税,远高于金融业的税率。
小贷公司的经营模式,显然也蕴含着金融风险。风险不可怕,关键是要有可靠的防范措施。这些措施中,与央行征信系统对接,无疑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全国6000多家小贷公司的贷款金额有2000多个亿,相当于一家中型银行的规模。但可惜的是,全国现在只有极个别地区对小贷公司开放征信系统。
当然,银行不愿和小贷公司对接征信系统,也有其自身的顾虑。很多小贷公司规模小,它们在IT系统上的投资规模有限,银行担心小贷公司提供的资料不准确等等,这些都是可能的因素。
萧志强建议,对于对接征信系统的问题,也不应该一刀切。对一些较大的、条件具备的小贷公司,应该首先连接征信系统,之后其他小贷公司在达到条件后逐步实现对接。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