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过万亿元之后,2月金融机构新增信贷虽低于市场此前预期的7000亿元至7500亿元,但仍高达6200亿元。
今年头两个月,新增信贷规模持续增长,M2更是连续两个月超过了全年预期增长目标13%,分别达到15.9%和15.2%;与此同时,作为观察企业信心重要指标的“中长期贷款”,也一举扭转“颓势”:1月份增加近5800亿元,占当月新增信贷规模54%;2月份增加2826亿元,占当月新增贷款规模45.6%。中长期贷款持续增长,一方面显示出当前流动性充裕,银行手中可用于信贷投放的资金较多;另一方面也表明实体经济信贷需求非常旺盛。供需两旺的信贷开局,不仅与去年同期的信贷投放形成反差,也彰显出今年政府换届之后,各地高涨的投资热情和投资速度。毕竟1-2月投放8000多亿元的中长期贷款,最终会逐步传导至投资增速上。
值得注意的是,在新增信贷规模增长的同时,非信贷融资规模同样快速膨胀。1月,在1.07万亿元新增信贷之外,非信贷融资增加1.47万亿元;2月,6200亿元新增信贷之外,非信贷融资增加4500亿元。这意味着,尽管银行信贷投放受“窗口指导”等“量化约束”因素影响,呈现出1月高2月低的收缩态势,但实体经济中的更多资金需求,已通过信托贷款、企业债券、银行承兑汇票、委托贷款等方式获得了满足。
新增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的双双增长,呼应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有关今年“要适当扩大社会融资总规模,保持贷款适度增加”的精神,也确保了十八大之后的换届之年开局良好。数据佐证了这一点:2013年1月份中国制造业PMI为50.4%,连续四个月保持在50%以上,走势基本平稳。特别是,1月新订单指数上升,需求基础进一步巩固,供需关系有所改善;原材料库存指数上升,反映企业信心增强。虽然受春节因素影响,2月份中国制造业PMI为50.1%,较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主要分项指数也有不同程度回落,但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依然上升,表明企业对后市的预期仍较乐观。总体看,经济运行仍处在企稳区间。
不过,头两个月新增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的双增长,也引起了有关方面对投资过热、通胀风险加剧的担忧。特别是近期公布的2月CPI同比涨幅反弹至3.2%,对此周小川在“两会”记者会上明确表示:“中央银行历来高度重视消费物价指数,我们打算通过货币政策等其他措施,希望能够稳定物价、稳定通货膨胀预期。”为引导货币信贷及社会融资规模平稳适度增长,央行没有选择利率等价格工具收紧信贷,而是从2月19日开始,在时隔8个月重启300亿元28天期正回购操作后,2月21日,继续开展了100亿元91天期和100亿元28天期正回购操作,一周高达9100亿元的资金净回笼,足以媲美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的上调,彰显央行继续通过公开市场操作调控流动性的意图。巨量资金回笼后,央行正回购步伐并未停止。2月26日,央行继续进行50亿元正回购操作,2月28日和3月5日暂停操作两次后,3月7日正回购操作再接再厉地回笼货币50亿元、12日正回购操作力度加大至260亿元、14日正回购操作180亿元,持续调节流动性的态度不变。
央行持续实施正回购,可以视为预防经济过热的未雨绸缪的举措。从正回购重启时点看,2月19日是春节过后上班的第四天,也是节后首个完整周例行开展公开市场操作的周二。由于节前大规模现金需求在节后回流银行体系,而且1月存款超预期增加1.11万亿元;同时,自2012年末开始外汇占款由负转正,且今年1月外汇占款高达6836.59亿元人民币;与此同时,过去数月的数据证实国内经济增长正在步入正轨;近期,从食品到房地产的各种商品价格加速上涨。在银行体系流动性较为充裕、通胀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央行选择流动性的回笼工具,适当降温投资热度,当在情理之中。
不过,数周持续正回购操作,也隐现央行货币政策关注重点已逐渐转向稳定物价和通胀预期。至于货币政策风向是否已发生趋势性逆转、央行是否会在未来增加正回购量,甚至推出更长期限回收流动性的工具,仍需观察。因为,在2月CPI超预期达到3.2%的10个月高点、贸易顺差继续走高时,1月和2月的工业增加值仅同比扩张了9.9%,低于预期;1月和2月的零售销售同比增速也降至12.3%,低于去年12月份的15.2%;2月份,全社会用电量3374亿千瓦时,同比下降12.5%,经济企稳基础尚不牢固。总体上,维持货币环境稳定、处理好“稳增长、调结构、控通胀、防风险”的关系、着力改进对实体经济的金融服务、保持物价水平基本稳定、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仍是央行货币政策不变的基调。
更多内容请关注:专业信贷服务平台——卡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