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投入和政策支持,完善就业服务体系,鼓励创业带动就业”,这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对鼓励创业的明确表述。客观分析,当前无论是市场准入、资金鼓励还是政策支持,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阻碍和限制创业激情的问题,不下决心花大力气解决,“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就将是一句空话。
从市场准入上看,创业者开办公司存在流程长、手续复杂等问题,遇到需要行政审批前置的经营项目,更是会成为“皮球”。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局长周伯华在两会期间谈到这个现象:“前置审批部门说,你没有营业执照就不是一家企业,我怎么给你审批呀?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则说,你没有前置审批,我怎么给你发营业执照?导致创业者在各部门之间被推来推去。”
资金和政策方面也缺乏相应支持。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院长吴江在提案中指出,大学生创业更多依靠内部资源,政府和其他外部资源的支持力度有限。在创业资金方面,亲友投资和个人积蓄是首次创业最主要的两大资金来源,民间借贷、银行贷款、信用卡透支、政府创业基金支持、风险投资等对创业的支持作用有限,其中,银行贷款、信用卡透支、政府创业基金支持还呈逐渐下降态势。除了创业资金,在创业载体方面,选择在产业园区、大学生创业园、创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等各类园区创业的人员比例不高,超过80%以上的大学生创业者在各类园区外创业。
创业是就业之本,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有赖于促进更高质量的创业。过去几年里,各级政府一直在大力宣传和鼓励创业,但需要拿出更多实实在在的举措,清理阻碍创业的规章制度,立法保障对创业者的资金支持和政策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