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网络上看到很多的关于现金贷的各种消息,大多数都是反面的,说某某因为欠下高额现金贷无法偿还导致生无可恋,各种方式自杀,导致家破人亡,妻离子散,在社会上引起广泛的关注。其实就这一现象说明了很多问题。
其实P2P这种模式大约在2007年的时候就有概念了,当时是2006年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得者——孟加拉国经济学家穆罕默德·尤努斯提出银行不应该只给富人提供贷款服务,也应该为穷人开放贷款通道。
1974年,孟加拉国发生的一场毁灭性的饥荒让当时还在教授经济学的尤努斯改变了想法。尤努斯感到仅靠书本上和课堂里的那些经济学理论,很难真正帮助那些生活在贫穷状态中绝望的人们。尤努斯开始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对贫困与饥饿的研究中,并于当年创建了孟加拉乡村银行。1976年,尤努斯走访乡村中一些最贫困的家庭。一个名叫苏菲亚的生有3个孩子的年轻农妇,每天从高利贷者手中获得5塔卡(相当于22美分)的贷款用于 购买竹子,编织好竹凳交给高利贷者还贷,每天只能获得50波沙(约2美分)的收入。苏菲亚每天微薄的2美分收入,使她和她的孩子陷入一种难以摆脱的贫困循环。这种境况使尤努斯异常震惊,尤努斯写道:“在大学里的课程中,我对成千上万美元的数额进行理论分析,但是在这儿,就在我的眼前,生与死的问题是以‘分 ’为单位展示出来的。什么地方出错了?!我的大学课程怎么没有反映苏菲亚的生活现实呢?平生第一次,尤努斯教授“为自己竟是这样一个社会的 一分子感到羞愧”。这个社会竟然不能向几十个赤贫的农妇提供区区总额为几十美元的贷款!同时,大学经济学教育和经济学教授对贫困与饥饿如此漠视,也让尤努斯感到愤慨与不解。在他看来,漠视贫困、漠视真实世界中人的痛苦与愿望是经济学的最大失败,而不能用经济学知识去缓解并消除贫困,是所有经济学学生与学者的最大的耻辱。穆罕默德·尤努斯尤努斯以吉大港大学附近的村庄为试点,倡导实施“吉大港大学乡村开发计划”,主要面向无力提供贷款抵押的贫民。贷款者利用尤纳斯提供的贷款购买工具、设备开办自己的实业,不仅可以避免中间商的盘剥,而且可以通过自我创业的方式改变生活状况。以上就是P2P的来源,尤努斯教授的出发点就是帮助穷人,真正意义上的扶贫。
纵观P2P行业10年以来的发展,它在12-17年是发展最迅速的一段时间,走在行业前面的几家更是纷纷上市,毫无疑问这正是它暴利的体现。商人逐利的本质暴露无遗,将现金贷的利息定的高达百分之几百甚至上千,以高额的利息掩盖掉比较高的坏账,也就是说其实赖账的这部分人的债其实被有心还款的人给背了。现在的大学生缺少责任感和正确的价值观,从小生活在父母的襁褓里,加上教育已经变质(教育只是为了找工作),在这个拜金的社会,变得越加的浮躁和冲动,在虚荣心和借款简单的条件下,冲动的借下了现金贷而又无能力还款,继而往之,欠的越来越多,在无能力还款的情况下只能逾期不还,这才有贷款公司的变态催收,以至于酿下大祸。
话转回来,那么在国家展开对现金贷的整顿之后,欠的钱要还吗?我劝大家不要抱有侥幸心理,借钱之初,不管是以什么原因借的钱,就应该还,这也是一个成年人该要承担的责任。至于短期还不上的,可以找贷款公司商量一下,看看能不能只还本金或者再分期慢慢工作还上来,毕竟要是不还的情况下,对贷款公司也是损失。在整顿之后,留下的贷款平台会接入信联,也就是说这是会上征信的,上征信的后果很严重。而且虽然没有暴力催收,但是不是说不催收了,以后借的款不还是真的会上法庭的,他可能不会每个不还的人都上,但是说不定就是你哦,彼时真的是臭名昭著,在亲朋好友面前抬不起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