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接近上海市公积金管理中心人士称,上海的公积金贷款最高限额暂无上调可能性。“公积金贷款的原则是保障和支持居民的基本住房问题,从目前的申请贷款结构来看,申请公积金贷款的家庭收入条件,还好于那些没有条件申请的家庭,如果继续上调贷款额度,无疑将拉大这种不公平。”
针对全国多地调整公积金政策的举动,人民日报12月3日在题为《地方先行,寻路公积金改革》的报道中,对今年以来全国多个城市调整公积金政策给出的评价是,“地方的这种政策调整,逐渐为进展缓慢的全国公积金制度改革描绘出大方向”。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全国已有超过40个城市调整了公积金政策,总体方向是“降低公积金提取和贷款的门槛、提高使用率、并适度扩大适用范围”。
一位接近上海市公积金管理中心的人士昨日称,各地政府选择此时纷纷推广公积金政策改革,和现行的调控政策不无关系,但公积金政策改革确有必要向“额度更高、限制更少、审批更快、使用更灵活”的方向改革。
该人士同时表示,上海现行的公积金政策走在全国前列,“已十分宽松”,近期并没有进一步改革措施。从武汉、昆明等地的改革来看,都有上海现行政策的“影子”。
值得一提的是,人民日报昨日报道称,现行的《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修订工作已持续了相当一段时间,有望明年正式公布。“《条例》的修订应着眼于简化公积金办理手续、降低公积金贷款门槛、缩短审批的时间。同时在一定条件下,适度降低公积金贷款的首付比例,提高公积金的贷款额度,并适当延长公积金的贷款年限等。此外,应与金融机构协商,在某些情况下进一步降低公积金的贷款利率。相应的,公积金管理中心的机构和职能也应作出一定调整。”
避免出现“无钱可贷”
在中央未放松调控基调的背景下,此轮由地方政府发起的公积金政策密集调整,难免被贴上“救市”的标签。
《地方先行,寻路公积金改革》一文也指出,上一次出现多个城市集体放松公积金政策的现象,还要追溯到2008年房地产市场低迷的时期。当时,政策调整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救市”的作用。今年这一波政策调整,也是从年初楼市最冷清的时候开始的。
“无论出于什么目的,地方对公积金政策的调整都是为进展缓慢的全国公积金制度改革打开一扇窗,探索一个方向。”人民日报说。
长期以来,以“职工互助购房”为初衷设计的住房公积金制度,一直存在着使用率低、闲置资金规模大、对普通职工支持力度不够、低收入家庭用不上等问题。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最近一次公开发布全国公积金管理情况还要追溯到2008年。数据显示,当年住房公积金使用率(个人提取总额、个人贷款余额与购买国债余额之和占缴存总额的比例)为72.81%。到2008年末,全国住房公积金沉淀资金为3193.02亿元,沉淀资金占缴存余额的比例为26.35%。
也就是说,有超过1/4的公积金在账户上沉睡。
2009年起,住建部、财政部等七部委联合启动了利用住房公积金闲置资金支持保障房建设试点,符合条件的试点城市可将50%以内的住房公积金结余资金贷款支持保障房建设。如今,试点城市已经由首批的29个增加到93个。
“在提高资金使用率的同时,也应根据公积金提取和贷款的动态变化情况,保证沉淀资金的合理比例,避免出现"无钱可贷"的情况。”人民日报昨日同时援引专家观点提醒。
上海暂不扩大异地互贷
据前述接近上海市公积金管理中心的人士介绍,目前上海公积金归集总额不仅能覆盖个贷发放,余额还会投入到保障房项目建设中,今年的投放目标约100亿元。
2011年7月,上海获批为利用住房公积金贷款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试点城市。继去年开展首个试点项目杨浦区棚户区改造安置用房项目后,今年上海申请扩大试点的13个项目全部得到批准,项目投资总规模175.48亿元,其中住房公积金贷款总规模113.62亿元。
此外,上海市住房公积金使用增值收益,投资收购了新江湾城尚景园和闵行晶华坊两个公租房小区,向符合条件的公积金缴存者出租。
根据上海市公积金管理中心发布的数据,今年1-9月,上海共归集住房公积金和补充公积金402.56亿元,比上年同期(同比)增长19.78%;住房公积金个贷发放金额290.71亿元,同比增长39.96%;住房公积金业务收入52.68亿元,业务支出28.16亿元,实现增值收益24.52亿元,同比增长139.92%。
上述接近上海市公积金管理中心人士称,上海的公积金贷款最高限额暂时没有上调可能性。“公积金贷款的原则是保障和支持居民的基本住房问题,从目前的申请贷款结构来看,申请公积金贷款的家庭收入条件,还好于那些没有条件申请的家庭,如果继续上调贷款额度,无疑将拉大这种不公平。”
至于公积金贷款异地互贷,该人士介绍,上海目前只有铁路系统的职工可以实现异地提取和异地互贷,但上海尚未有进一步扩大这一政策的计划。“异地提取和互贷虽然能扩大公积金贷款的覆盖人群,但受限于全国公积金尚未联网等实际问题,暂时很难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