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界总抱怨“银行家是晴天把伞借给你,雨天又凶巴巴地把伞收回去的那种人。”全世界的银行家都是嫌贫爱富的,是市场和风险把他们逼成这个样子。
一、银行嫌贫爱富
银行做借贷生意,其实是“承担无限损失风险,享受有限盈利”。当取得贷款的公司获得市场机遇时,价值增长数倍,但是,高额利润却与向其贷款的银行无关,因为贷款利率再高,也是固定的。当该公司被市场风险击中,损失惨重时,无法归还贷款,银行就会损失全部或者大部分贷款。也就是说,最坏的情况是损失全部贷款,而最好的情况是固定的利息收入。
美国商业银行的利润表显示:每100笔贷款业务中,银行的收入(即存贷利差)是3%,而银行经营管理的费用以及税负占到1.8%,银行的利润只有1.2%。银行的最大风险是不良贷款,一般银行只能收回违约贷款价值的40%。这样计算,如果100笔贷款中有3笔违约,银行就面临亏损。
银行贷款在贷出期几乎没有流动性,而存款的流动性要远远高过贷款。怎么应对违约风险?如何解决流动性问题?传统商业银行必须规模经营,必须拥有足够的风险拨备,因为厌恶风险必然嫌贫爱富。
二、银行反应迟钝
P2P行业的繁荣与互联网技术关系不大,主要是银行自己给自己塑造了竞争对手,银行信贷资金受限,大银行不愿意弯腰(给中小企业和商户贷款),或者大银行弯腰的代价太大(银行审贷流程严苛繁琐,只适合国企央企和大型民企)。而P2P平台小巧玲珑,在它们的小范围内可以把成本控制得很好。
银行的决策链离客户太远,对客户需求的感知特别迟钝、滞后。管理方式和决策流程决定了传统银行对客户的需求,是缺乏敏感的。如果银行的很多客户有共同的潜在需求,银行的汇报流程是:分理处汇报给支行—支行再汇报给三级分行、二级分行、一级分行—再到总行的十几个相关部门—再到分管副行长—最后到行长—可能还要董事长过问。实在是太累了!
三、P2P更亲民
P2P网贷某种程度上也是“银行业务的延续”,其最大优势就是亲民。目前全国2000多家P2P公司,服务不善于上网的借款人和投资人群体,而且多是5-50万的小额信贷业务。
做借贷业务,越是“趴在地上”,越有机会获得高回报率。放贷额度越小,放出去的钱就越安全。你借了1000元,就算月息1毛(10%),一个月连本带利也就1100元。这很轻松。但是,你如果借了1000万元,哪怕月息1分(1%),一个月利息也要10万元。那会很吃力。
结语
P2P平台相较与银行,以更高效决策及行动,更亲民的态度,吸引了大量个人及中小企业在其平台借款。又以高于银行的收益率及灵活性,吸引了大量的投资人,这是市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