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持小微企业从扶持中小银行开始。日前,来自监管部门和银行业界的相关高管就“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展开专题研讨,从小微企业融资难到中小银行上市和分类监管等话题,银行家与监管层的“智慧碰撞”擦出了不少的火花。
央行副行长潘功胜:
优化小企业金融生态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介绍,据央行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到11.56万亿,较2009年一季度末增长2.6倍,占全部企业贷款比重也相对由2009年一季度末的20.5%上升到28.6%,同期,大、中企业贷款余额同比累计增长1.6倍,占比则从79.5%下降为71.4%。
资金紧、融资难往往是小企业多种经营困难的外在表现,潘功胜说,尤其在当前经济下行特别是国际市场低迷,以加工制造出口为主的小企业受到的冲击还可能持续,在这种情况下,尽管近年来对小企业的贷款增速明显高于大、中企业,但其资金紧张和融资难问题仍会存在。
潘功胜建议,强化基础建设,优化小企业金融生态。包括知识系统、征信系统、抵押、破产制度、会计审计标准、风险分档和融资担保,优化小企业的金融生态环境,推动小企业的融资便利化。
此外,未来还要加快发展真正面向小微企业的微型金融组织。国内外实践反复证明,大银行为主的微型金融供给模式已不能满足小微企业需求,需要大力发展与小企业具有信息和交易成本对称优势的微型金融组织。
深交所理事长陈东征:
加快推动城商行农商行上市
深交所理事长陈东征表示,应加快推动城商行、农商行上市,降低对其上市的隐性资产规模要求。
陈东征认为,现在金融是整个一个系统,资本市场支持小微企业,但普通的小微企业是不可能上市的,恰恰是中小的城商行和农商行的上市实践已经证明,其能够对小微企业发挥最大的支持效用。至于中小银行上市的风险控制问题,先有银监会严格的监管,再有上市以后对于中小银行本身的治理结构的改善,实际上上市以后风险是可控并减少的。
陈东征希望,对于中小城商行加快上市的认识,能够逐步趋于一致。对于城商行上市,期望零风险是不对的,企业发展过程中,风险是必备的,特别是利用资本市场,但是只要不出现系统性风险,不出现重大恶性事件,其他的风险是必须的,而且是能够承受的,寄希望于零风险、零代价发展中小金融机构,发展城商行和农商行,这是不现实的。
北京银行董事长闫冰竹:
中小银行是服务小微的中坚
北京银行董事长闫冰竹表示,广大中小银行是服务小微企业的中坚力量。数据显示,全国147家城市商业银行的中小企业贷款,占比远高于大型银行,中小银行平均每个银行网点的贷款支持的客户数量普遍是大银行的5倍以上。目前我们积极制定推出了500万元以下小微企业企业贷款的专项金融债发行方案,成功发行了300亿元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目前北京银行仅在北京地区就为近7万户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占北京地区企业总量的1/4。今年以来小微企业贷款增幅达到了25%,中小企业贷款增量占全行贷款增量的69%。
闫冰竹强调,支持中小银行创新发展,一是给予中小银行平等的市场定位。二是给予中小银行差异化的政策支持,比如实行差别化的存款准备金率,差别化资本管理要求,给予中小银行适当的税收优惠。三是创新银行业分类监管模式,实行以资产规模和监管评级为主要标准。四是鼓励中小银行在中西部地区增设网点,为欠发达地区小微企业发展注入金融的血脉,推进金融服务的区域均衡化。
民生银行监事会主席段青山:
四年累计发放贷款超7000亿
民生银行监事会主席段青山表示,近四年来,民生银行为小微企业服务接近80余万户,这其中的35%是小型加工企业,65%是服务业,累计发放贷款超过了7000亿元。为了使对小微企业服务质量更高,更完善,民生银行成立了将近2000个小微金融服务合作社。民生银行近四年当中摸索出了一套科学的模式,确立了六大核心支柱。一是大数定理,二是价格覆盖风险,三是批量化、规模化,四是流程化,五是专业化和专门化,六是综合金融服务。
他还表示,通过近年来的发展,民生银行未来的战略更坚定,意义更大,未来五年内将小微企业增加到200万户,每个客户至少拥有民生银行的产品三到四个,贷款余额达到6000亿到8000亿,不良控制在1%以内。与地方政府组建两万个小微企业合作社,为小微企业提供全方位的金融的服务,使民生银行成为小微企业的主办行,或者金融服务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