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届海峡两岸经济科技发展趋势研讨会,11月1日以“未来金融与经济科技发展的新方向”为主题在南京大学举行。两岸专家学者不约而同谈起同一问题——中小企业的发展,并现场为之出谋划策。
“大企业钱满为患,小企业嗷嗷待哺。”处在科技成果转换阶段的中小企业,几乎没有一家银行、担保公司愿为它们贷款和担保。与会专家纷纷指出,“很差钱”是当前中小企业面临的最大困难。
一头是“很差钱”的中小企业,另一头则是手捏大把资金却因企业缺少抵押物或担保而不敢放贷的银行。台湾东吴大学商学院戴立宁直指问题的要害:从银行现行的信贷制度看,中国的银行有点像当铺,“银行的信用贷款非常少,大部分贷款都是抵押贷款,需要抵押物——而这恰恰是中小企业的最大‘软肋’。”
“由于有担保制度的存在,本该是大众资产的银行,却变成了有钱人赚钱的专有工具。”戴立宁认为,向中小企业贷款时应抛弃“担保”观念,银行追求的不应该是担保物,而应是放款安全。中小企业自身实力弱小,连厂房多是租赁的,银行与其信奉“抵押物”,不如逐步建立“信用资产”观念。
“由政府提供专项基金或成立担保公司,解决中小企业担保问题,这应该是一个办法。”科技部技术促进发展研究会王元表示,此外,除了商业银行,我们也正筹建科技银行,通过知识产权质押、订单质押、出口退税质押,为科技型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问题。
王元坦言,“中国的风险投资,根本没有风险。”他分析,中国风险机构,擅长的是产业后端投资、跟进投资,善于利用政府资源、规避风险。“真正处于创业生存期的中小企业,根本无法得到直接融资。”
有数据显示,高科技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融资占融资总额的比重,2004年仅为3%左右,而发达国家通常达到60%。我国很多优质企业不得不“到海外上市”。
“中国还没有真正的创业板,更没有真正的中小企业板块。上市的中小企业,其实都是‘中大企业’。”戴立宁直率地指出,目前中小板、创业板的门槛太高,根本不是绝大多数中小企业所能企及的。他建议放宽中小企业上市标准,不要追求财务报表的漂亮数据。“财务报表反映的,是公司的历史数据;而与银行不同,市场投资者面向的,应该是公司的未来。”
作为企业研究专家,王元认为,中小企业自身也有很多问题需要改善。“现在一些中小企业也许很赚钱,却没有想到以并购等形式扩大发展。他们往往不清楚自身的融资需求,也没有做合理的规划。如果没有规划战略,即使上市,融资后也不会产生很大效益。”他指出,“通过我们对江苏、浙江地区的调研,中小企业死亡率最高的原因,是缺乏职业经理人的介入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