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近年来对贫困家庭不断加大助学力度,对大学生而言,只要家庭经济有困难,政府和学校都会给学生提供助学贷款、奖助学金、困难补助、勤工助学金等合适的资助,帮他们解决燃眉之急。
然而,就是这些公益性质的资金,依然没有逃脱被犯罪分子利用的厄运。
2017年初,金牌顾问就带大家一起回顾2016年,让更多的大学生看清信贷诈骗的本质,学会防范技能,以保障自身生命和财产安全。
教训惨痛 大学生防骗提上日程
回顾2016年,多少惨痛的教训历历在目。
2016年8月19日,即将踏入大学的山东女孩徐玉玉接到一通诈骗电话,结果被骗走9900元的学费。为此,她郁结于心,心脏骤停不幸离世。而导致该名女大学生学费被骗的原因之一是,学生联系方式及领取助学金等详细的隐私信息遭泄露,被骗子利用。
不久之后,相同的诱因,造成另一名在校大学生重蹈覆辙。
随后,据各地相关部门通报,类似案件不在少数,而且较往年明显增多。
为什么骗子选择大学生下手?
针对大学生的各类骗术已经从以往的遍地撒网到现在的精准定位,学生成了骗子们的首选“客户”之一。诚然,学生被骗有其自身原因,包括:
第一,家庭和学校对学生安全教育的缺失。
第二,过分单纯,缺乏社会经验。很多学生没有出过远门,更没有独立生活、独立面对陌生人的经历。
第三,虚荣心强,爱占小便宜。
第四,疏于防范,轻信天上掉馅饼的陷阱。
但是,骗子的频频得手,也把个人信息泄露的话题再次曝露在了公众的视野中。一般说来,不光是学生信息,其他各类个人信息泄露主要有4种途径:
一是直接接触核心数据的工作人员为了利益,采用违法的方式人为泄密,把数据卖给诈骗人员;
二是黑客入侵目标数据库,主动获取所需数据,再转卖给骗子;
三是提供服务的机构或企业,直接贩卖客户资料,例如有的妇产医院泄漏产妇及新生儿信息等;
四是提供服务机构或企业所对接的第三方服务公司,例如IT系统服务公司获取数据后泄密。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信息,国家助学金覆盖了全国20%的本专科生。那么,这20%的学生都有可能因为助学金信息泄露面临诈骗风险,其中包含了姓名、身份证信息、联系方式、住址等几十项内容。
内因加外因,使得学生群体成为了骗子们的标靶,警惕性高一点的学生或许还可以幸免被骗,防范意识较差的学生轻则遭受财产损失,重则危及人身安全。
据2017年1月中旬由公安机关与360安全中心联合发起的猎网平台发布的《2016年网络诈骗趋势研究报告》显示,90后的网络诈骗受害者占所有受害者总数的42.3%,其次是80后占比为36.1%,70后占比为10.4%,60后占比为3.7%,其他年龄段仅占4.5%。从具体年龄上来看,18岁至29岁的人群是网络诈骗受害者最为集中的年龄段,占所有网络诈骗受害者的64.9%。
诱人的“小便宜”占不得
我们搜集整理出了最具代表性的针对大学生的金融诈骗案件类型,帮大家作以梳理,提高警惕:
陷阱一:冒充助学金发放机构或学校向已获贷款大学生骗取银行帐号和密码
不法分子获知大学生助学金详细信息后,通过电话,以助学金发放金额有误需要核查,否则记入不良信用等理由,诱骗大学生告知银行帐号和密码,最终造成经济损失。
陷阱二:以好处费诱骗大学生帮其贷款
种类繁多的校园贷款令人眼花缭乱,有些犯罪分子会以给几千元好处费为诱饵,让大学生以自身名义帮其获得几万元贷款,然后卷款跑路,留下欠款只得由学生还款。
陷阱三:皮包公司骗取大学生保证金
不少有创业想法的大学生苦于没有启动资金,往往被皮包公司以放贷款为名,骗走保证金。
陷阱四:以信用造假不用还款为由骗大学生贷款套现
有些骗子会诱骗大学生做分期贷款,并声称可以通过内部操作为“黑户”,从而不用还款。但是,这样的结果是金融系统信用不能造假,贷款无法脱逃,如果骗子携贷款潜逃,将由大学生自己背负还款债务。
如何防范诈骗
教育部在徐玉玉事件发生后,迅速在其官网上发布了针对大学生的警示:国家建立了完整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对大学新生而言,有助学贷款、奖助学金、困难补助、勤工助学和“绿色通道”等。只要有经济困难,政府和学校都会给学生提供合适的资助。
教育部郑重提醒广大学生尤其是大学新生,无论是哪个单位或者个人提供资助,不应要求学生到ATM机或网上进行双向互动操作。如有类似要求的,请先向老师和当地教育部门咨询,千万不要擅自按照对方要求操作转账,以免上当受骗。
我们不知道未来还会不会再出现学生助学金或助学贷款被骗的事情,但是必须给学生们敲响警钟的是,电信诈骗中,不管骗子的谎言包装得多么精美,只要涉及到要你付款或者转账的操作,都要多向父母或其他值得信赖的人咨询,防患于未然。
重视渠道正规性 谨防自身贪念影响
不管是助学金也好,大学生贷款也罢,离钱最近,也最容易被犯罪分子盯上。结合我们的防金融诈骗经验,在此,我们想提醒大学生们:
第一,贷款一定要选择安全可靠的平台进行,这类平台风险控制意识较强,为客户在源头上降低了上当的可能。
第二,归根到底,每个人不要对小便宜过于贪心,针对上述多种类型诈骗陷阱,大学生不要被看似合理的“好处”所诱惑,你盯着人家的好处费,骗子可是盯着你的贷款资金或者保证金的。
第三,多求证,勿轻信。
总之,提醒大学生提高自身的防范意识,自己的信用和金钱不能轻易借以他人使用,凡是涉及自身财产的事情求助可靠的帮助,三思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