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栖霞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了一起离奇的借款纠纷案。原被告互不相识,原告张军却手持一张3万元的借条要求被告还钱。被告小李是名大三学生,面对这张签了他的名字并按了手印的借条,他无比委屈,坚定地要求做鉴定来证明自己的清白。但对于这场诉讼,小李愧对于父母,他坦言,之所以惹上这场官司,是因为他曾为了玩游戏在网上跟人借了5万元,而父母为他连本带利还了10多万。他说:“我万万没想到,好不容易还清了那笔,现在又莫名其妙多出了一笔,感觉这钱是还不完了。”
借款三万 原被告却互不相识
庭审中,张军出具了这张三万元的借条,他说,今年7月11日,他在朋友胡某的介绍下,知道了小李要借三万元用于旅游一事,尽管他与小李并不相识,但在朋友介绍下,他还是借了这笔钱。双方是在胡某车内进行交易的,车子就停在小李家附近的路边,当时他给的是现金,双方约定7月底还钱,利息按同期贷款利息计算。
为了证明自己的现金来源,胡某强调,这三万块钱来自一笔工程款,当时一个工程老板欠他10万元工钱,为此,双方还闹到了派出所,在民警调解下,老板才给了他这笔钱。庭审中,张军出具的这张借条,除借款人、借款金额等关键信息留有空缺外,其余内容均事先打印好了,另外双方将违约金约定为每天3%。也就是说,如果超期还款,小李每天需要支付张军违约金900元。
对于张军所说,小李全盘否认。“我不认识张军,这张借条也不是我写的,上面的名字、手印,都不是我的,名字不是我签的,手印也不是我按的,我根本就没有借过张军三万块钱。”为了证明自己所说属实,小李申请对这张借条进行鉴定。因借条的真实性需进一步确认,庭审在进行了1个多小时后暂时休庭。
为打游戏 借五万还了十多万
庭审后,小李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对于这场官司的发生,他说自己被人给坑了,但最终还是要怪他自己。
小李说,今年初,他迷上了玩网络游戏,但这些游戏并不是免费的,而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为了玩游戏,他在同学介绍下,通过网络申请借款,向一家公司先后借款5万元用于游戏支出。“第一次我只借了3000元,当时很快就还上了,对方也没有提利息的事情。后来第二次我想借1万元,拿钱时对方让我写借款1.6万元的借条,另外他们还扣了什么手续费,到我手里只有8000元。前前后后我向他们一共借了5万元,后来没有钱还,他们找到我家里来了。因为这件事情,我家人一共还了10多万元给他们。”小李说,因为自己网上借钱玩游戏的事情,家里人付出了10多万元后,还一直受到对方的电话骚扰,要求他还钱,甚至在他家门口泼油漆。
“我觉得我这是遇上了‘还不清的钱’。网上借钱看起来好像很简单,网上提交个申请,然后就有钱打到卡上,或者到对方公司就能拿钱了。但是这是个无底洞,希望同龄人千万不要跟我一样!”小李说,他现在非常后悔,觉得对不起家人,希望鉴定能还他清白。同时,他也希望更多正在玩游戏的学生能吸取他的教训,远离游戏,远离借贷。(文中人物系化名)
延伸阅读
大学生借贷引发的纠纷频发
裸贷、校园贷、高利贷……眼下,由大学生借贷引发的纠纷频频发生,甚至上升为刑事案件,引起了公众对于校园借贷的关注。而校园借贷鱼龙混杂,大学生与借贷公司双方处于不对等地位,不仅容易引发矛盾纠纷,甚至可能转化为刑事案件。
近日,南京市栖霞区司法局联合仙林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深入仙林大学城校区,开展关于大学生借贷纠纷相关问题的专项调查活动。通过调查发现,校园贷的利率之高,让人咋舌,大学生虽受过良好的教育却缺乏社会经验,容易上当受骗。
类似于民间借贷这种灰色地带,大学生应当自觉远离。常用的套路是:有些借贷公司甚至都没有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是不合法的。在找借贷公司借钱的时候,借贷公司会收取一笔费用,很多贷款公司都用这种先交钱后放款的手段让大学生上当受骗。
其次是收条变二次借款。借贷公司将自己所写的收条变为二次借款。如大学生向借贷公司借款5万元,如期归还时,借贷公司写了一张收条,双方签字画押,结果几日后,借贷公司找到该学生,声称这是他签署的第二份借条凭证。这告诉我们,在建立民间借贷关系时,一定要仔细写借条或合同,不要给对方钻空子的机会。
不仅如此,在这些校园贷中,还存在着一个危险的倾向,那就是大学校园贷发展下线,这种行为无异于传销组织拉人入伙,虽然情节严重程度不一样,但本质是相同的,不仅害了自己,还会害了更多的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