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备受关注的“中国企业陷入流动性陷阱”问题,似乎迎来了转机。
据了解,央行上周末公布的8月份金融数据显示,M1(狭义货币)与M2(广义货币)的增长“剪刀差”为13.9%,较7月的15.2%出现收窄。
另一方面,8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暴增9487亿元,同比多增1391亿元。其中居民贷款6755亿元,为今年月度第二高值。这与7月份人民币贷款同比少增1.01万亿形成鲜明反差。一些专家表示,当前企业层面的“流动性陷阱”有所改善,部分资金已经进入实体。
第一财经记者从一些制造业企业了解到,虽然投资数额依然保守,但它们近期确实为M2增长做出了贡献。不过,多位经济学家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均表示,M1和M2增速背离的趋势短期内仍将持续。
“剪刀差”收窄
8月份金融数据公布前,资金“脱实入虚”的情况引发了广泛关注。
上半年数据显示,M1余额44.36万亿元,同比增长24.6%;M2余额149.05万亿元,同比增长只有11.8%。两者增速的“剪刀差”当时达到了2010年2月以来的历史最高值。7月,“剪刀差”继续扩大,达到15.2%,创出历史新高。
“M1、M2增速‘剪刀差’之所以备受关注,主要是二者之差反映了资金有没有投入到实体经济中去。”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宗良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7月中旬曾公开表示,中国货币政策陷入了“流动性陷阱”。他认为,资金“脱实入虚”的情况已经形成了企业的流动性陷阱。大量货币并没有迅速拉动经济,企业没有进行有效投资,M2增速因此没有提高,这些钱一直停留在企业的活期存款账户上。
上周末公布的8月M1、M2增速终于出现转机。M2同比增长11.4%,增速比上月末高1.2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低1.9个百分点;M1同比增长25.3%,增速比上月末低0.1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高16个百分点。两者的增速“剪刀差”为13.9%,较7月的15.2%收窄1.3个百分点。
对于M2增速回升,浦发银行金融市场部高级分析师李瑞敏表示,去年二、三季度股市波动较大,为维护市场稳定注入了较多的流动性,使得当时的M2基数大幅抬高,近几个月M2同比增速出现了明显下降,但随着上述基数因素的消退,M2增速已如期回升,预计9、10月份仍将保持回升趋势。
招商证券宏观研究员闫玲也基本赞同上述观点:“M2同比增速升至11.4%,主要受去年低基数的影响。”
企业走出“流动性陷阱”?
“剪刀差”迎来拐点是否意味着企业将走出“流动性陷阱”?
九州证券分析师邓海清表示,M1、M2“剪刀差”收窄表明企业层面的“流动性陷阱”有所改善,并不表明经济活化程度降低,因为M1增速已经太高,活化程度早已足够。不过,海通证券分析师姜超、顾潇啸等则表示,M1增速依然维持在25.3%的高位,反映出虽然企业资金充沛,但由于经济情况不佳,投资意愿依旧偏弱。
以身处第三产业的湖南出版集团为例,这家公司是典型的资金富裕型轻资产企业,基本没有银行贷款,“峰值时账上有100亿元。”该集团下属财务公司管理人员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他们公司的资金归集率在80%左右,有七八十亿的资金。
对于这笔资金的用途,上述财务公司人士告诉第一财经记者,集团一些板块的子公司需要三四亿左右用于日常使用,另外还有数亿元在进行投资,剩下的90%都在做同业业务,“M1的增量我们也有贡献,拉大了‘剪刀差’。”
并非所有企业的情况都与湖南出版集团相似。“我们掌握的情况是,钢铁、煤炭等传统的制造业企业,由于大环境不好,很少有资金趴在账上,很多钱都是从外面融来的,这种类型的企业很缺资金。”天津市经南区的一名政府内部人士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该人士表示,经南区内的民营制造业企业和工业企业居多,总体上看,企业对于实体经济的投资比去年同期有所好转,但仍未达到理想预期,“科技类的企业情况好一些”。
第一财经记者从一些制造业企业了解到,它们近期确实为M2增长做出了贡献。“今年主设备不会扩大,但会投资一些上游材料生产线(3条)和下游的薄膜深加工(1条),下个月能够到厂安装,但相对金额比较小,大概2000万元。”广东德冠薄膜新材料有限公司副总裁王韶峰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该公司是一家资产规模约5亿元的制造企业,年销售额在15亿元左右。王韶峰表示,企业之前有钱就会用来还银行贷款,资产负债率已从60%降到了现在的50%。
资金不投资、多用于还贷款的“保守”做法在能源企业中更为常见。湖北能源财务有限公司的一名管理人士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该公司可归集的集团资金高达90%,除了对技术改造与新项目投入,基本都会用于还银行贷款。
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对于M1、M2“剪刀差”是否已经迎来拐点的判断并不乐观。“虽然对比上个月数据来看,‘剪刀差’有所缓解,但整体而言还有很多资金处于观望状态。”邵宇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还要着重观察民间投资的进展、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的达成比例等数据。
“8月份的增速之差虽然有所收窄,但仍处于极高的水平。M1增速上涨背后主要反映出企业存款的活期化,而目前造成企业存款活期化的原因并没有消退。”李瑞敏说。
按揭贷款仍是主力
与上月金融数据类似,8月份的新增贷款虽然出现大幅上涨,但仍然以居民按揭贷款为主。
数据显示,8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9487亿元,其中居民贷款6755亿元,为今年月度第二高值。8月当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47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多3600亿元。
从结构来看,住户部门的居民中长期贷款占全部贷款的比重为55%;企业短期和中长期贷款规模下降,主要是票据融资增长2235亿元,占全部贷款比重为24%;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增加1463亿元,占全部贷款比重为15%,创近一年来的最大涨幅。
“贷款中值得注意的是,居民中长期贷款增长是主力,说明房地产市场贷款需求旺盛,但实体经济贷款增长仍然有限,值得关注。”昆仑银行战略投资发展部李建军表示。
国泰君安银行分析师王剑表示,按揭贷款有时被归入房地产贷款,但其还款来源是居民未来的收入,而不是房地产的交易量或房价(和房地产开发贷款完全不一样),所以其风险水平和房地产形势并没什么太直接的关系,只要居民不出现大面积失业,还款不会出现问题,因此不用担心按揭贷款的资产质量。
另一方面,从各国有大行公布的半年报看,上半年银行都在争做“房贷王”。仅仅6个月,16家上市银行里有6家的个人房贷余额增长超过20%,民生银行的个人房贷余额在过去的一年半里增长了近三倍。
这样的脚步仍没有停止的迹象,多家国有大行的管理层已明确表示,下半年将继续发力住房按揭贷款。农业银行董事长周慕冰8月底时就大谈了“按揭+”战略,他表示,农行基于个人住房贷款的综合性个人金融服务将积极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