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利润降低的情况下,不少银行开始进军无抵押个人信用贷款业务。为抢占市场,各家银行纷纷用“利率低”、“放款快”、“门槛低”等字眼吸引客户。这些小额、短期的无抵押贷款,对于收入状况尚可但并无房产的白领来说,可以解决急需且短期的消费难题。不过,对消费者来说,此类贷款并不像其广告所宣传的那么廉价和便捷,某些银行设定了较高的申请门槛,或收取较高的费率,使得个人消费贷只是“看上去很美”。
外资银行率先在中国市场上推出无抵押个人信用贷业务,中资银行最近几年也纷纷跟上。昨日,在广州市场时了解到,市场上个人无抵押信用贷主要包括平安银行的“新一贷”、渣打银行的“现贷派”、花旗银行的“幸福时贷”以及广发银行的“自信一贷”等等。
现象1:贷款对象仅限城市特定人群
据了解,这种类型贷款的宣传页上,对客户资质的要求看起很低。比如渣打银行的“现贷派”,只要申请人的税前收入大于5000元人民币、工资发放形式为银行转账,并在现单位工作满3个月,即可申请最高50万元的贷款。而申请人无需提供任何抵押,只要提供身份证、户口本以及近段时间的银行流水即可,看起来相当简单。
不过,个人信用贷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亲民”。实际上,其放贷范围非常有限。据了解,目前多数银行的无抵押个人消费贷业务仅对国内几大发达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重庆、深圳等地区的居民开展。而且大多数银行对申请贷款者的职业有严格的要求,一般只面对医生、教师、公务员或事业单位员工开展业务。比如,花旗银行广州分行规定,申请贷款者不能从事娱乐行业,而且其工作部门必须在广州本地。而广发银行则要求客户有稳定收入,最好为公务员或国企、事业单位员工。而在记者打电话咨询时,该银行工作人员一听是非国企单位员工,立刻就表示“很难申请到贷款,即使申请得到,金额也会很少”。而渣打银行则表示“本贷款暂不对个体工商户、私营业主开放”。
现象2:贷款成本堪比高利贷
虽然无抵押个人信用贷到账快、额度高,但是记目前无抵押个人信用贷款的年利率普遍较高,在12%以上,有些甚至高达20%,堪比“高利贷”,让想借款的人倒吸一口凉气。
比如,广发银行个人信用贷的月息为1.1%,折合年利率约13.2%,而花旗银行年利率为16.8%,渣打银行即使算上优惠折扣后年利也高达19.2%。这些银行的个贷业务仅收取利息,没有其他任何账户管理费用。有外资银行工作人员表示,他们从今年开始不允许再收取任何管理费用。
与此同时,有些银行虽然宣称贷款利率很低,但要另外收取所谓的月管理费或担保费,如此计算下来,消费者通过这种无抵押信用贷来借款的成本仍然相当高,有的银行相关利率和管理费加起来甚至达到18%。比如,平安银行的业务员表示,该业务的利息是按照央行基准利率来收取,年息约为8.61%。但是,该工作人员表示,除收取利息外,平安银行每月还要收取1.9%的“信用担保费”。也就是说,客户单单每年要交的担保费就远高于利息本身。若把利息和账户管理费相加,客户所需要承担的实际年利率高达27%。
有业内人士指出,此举已超过了贷款利率不得高于基准利率的四倍的监管规定。此外记者还了解到,除部分中资银行外,一些外资行推出的无抵押无担保个人信用贷款也需要收取管理费,甚至更为“凶猛”。
现象3:贷款捆绑卖保险
对于此前有媒体报道的平安银行通过短信和邮件群发的方式猛推其小额无担保、无抵押贷款业务。业内人士认为,平安银行小额贷款已经做了2年,但利息一般在基准利率上上浮30%以上,不排除利率翻番的可能。更有业内人士透露,平安银行和平安保险都涉足小额信用贷款,其中平安银行发放30万元以内免抵押免担保纯信用;平安保险发放15万元以内的信用贷款,但需要购买保险,虽然审批较为宽松,但要收取一定的保费。“针对贷款违约的保险,如果客户不还贷款,保险公司将进行赔付,对于平安保险来说,这个保险业务也不会亏,总之,羊毛出在羊身上,不管是保费和利息,都是客户出的,这笔业务做成了,银行也赚到了更多的钱。”该业内人士分析称。
业界:个贷风险高仅少数银行发放
了解到,个人消费信用贷款在大部分银行的个人信贷中占比非常少。有业内人士认为,个人无抵押信用贷款是由外资银行率先引入中国内地市场的。不过,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中资银行开始跟进,开拓个人消费贷款市场。但由于个人无抵押信用贷款的风险较高,因此大多数中资银行还是会考虑风险,审慎操作。
一位从事小贷业务的业内人士称,这种个人无抵押信用贷款风险和利率是成正比的,虽然利率普遍偏高,但只要在国家规定的“不超过同期限同类型贷款利率的四倍”就是合规的。也就是说,只要年利率不超过24%,就没有违规。而且,与市场上民间金融公司动辄20%~30%的年利率相比,通过银行途径获得的无抵押小额贷款成本还不算高。
另一方面,该业内人士指出,对于像平安银行那种分拆利息的做法只收很低的利息,另外通过巧立名目收取大头,从监管的角度看并没有违规。“他们将整体的收费分拆开来,那么记在账上的利息收入也只有8.61%那一部分,其余部分都记为其他收费,这就巧妙地规避了监管层规定的‘四倍利率’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