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监会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81%,相较于一季度末的1.75%继续攀升。分析人士预计,由于国内外经济继续低迷,商业银行资产质量预计仍将保持下行趋势,不良贷款将进一步增加。同时,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影响逐步显现,区域经济环境变化导致商业银行经营状况出现一定分化,商业银行资产质量将加剧分化。
不良贷款率持续上升
券商分析人士认为,自2012年三季度起,银行业不良余额和不良率进入上升通道,预计2016年不良贷款余额将继续提高,预计不良贷款余额增加5000亿-6000亿元,到2016年年底,不良贷款余额预计达到1.7万亿-1.8万亿元。
银监会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监事会主席于学军此前表示,近三年来,中国银行业面临自2014年国有银行核销处置不良资产、改制上市以来最严峻的经营压力,并且这种压力短期内难以扭转。银行业需要做好长期艰苦作战的思想准备,苦练内功,迎接漫长严冬的考验。
中国银行业协会近期发布的《中国银行业发展报告》认为,2016年,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经济结构调整及产能过剩治理仍将持续推进,银行业资产质量将持续承压。债券市场违约事件增多导致银行业投资风险上升,利率汇率市场化深入推进将使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管理难度加大,行业外部风险加大将导致输入性风险加大。
莫尼塔分析人士称,目前银行不良率整体表现较为稳定,略有升高。大部分银行人士表示,上半年信贷指标刚投放完,观察逾期率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故未出现较高逾期率。多数银行对后期逾期率上升较为担忧,一些银行可能为了上半年的报表,将部分不良贷款出表,这样就会导致风险的滞后反映,三季度末可能会集中爆发。
不良消化能力仍较强
尽管如此,多数专家和银行业内人士还是认为目前商业银行不良风险可控,并具备较强的不良贷款吸收能力。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从拨备来看,如果以我国银行业2016年一季度的拨备覆盖率175%与全球主要经济体银行业进行比较,我国也是最高的。在我们能够收集到资料的其它主要经济体样本中,即使最高的美国也不到100%。更为重要的是,我国银行业拨备覆盖率的计算并未包含贷款的抵押品处置价值,而是额外提取的现金拨备,因而,拨备的计提更加真实稳健,有利于保持对不良贷款的较强吸收能力。
东方金诚分析人士认为,近年来商业银行动用拨备资产核销不良贷款,导致拨备覆盖率水平下降明显,当前拨备资产已不足以应对不良贷款的继续大幅攀升。但营业收入的稳定增长为银行提供了较为充足的利润以应对不良贷款损失,通过利润消化有望成为银行应对不良贷款继续攀升的主要途径。同时,多年的利润积累以及逐步完善的外部资本补充途径使银行资本充足率水平维持在较高水平,较强的资本实力为银行应对不良贷款增长提供了坚实的后盾。
“值得注意的是,为防止银行经营失败导致区域系统性风险发生,各地政府纷纷建立资产管理公司助力地方银行化解不良贷款。同时,以不良贷款证券化、债转股等为代表的创新处置手段陆续出台,意味着银行消化不良贷款手段逐步多元化。处置手段的丰富和创新能有效增强银行消化不良贷款能力,但银行若能从此轮不良贷款风险暴露中吸取教训,转变粗放式增长模式,提升风险管理能力,才能从根本上扭转被动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