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季度=去年上半年”!看到这样的等式,相信大多数人并不知道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的是,今年一季度惠州市中心区的住宅成交量,已经相当于2015年上半年。换句话说,2015年花半年时间才实现的楼市成交量,2016年在开年第一个季度就完成了。在众多利好政策落地的大背景下,惠州房地产市场的火热,可见一斑。
房地产市场的火热,反映到惠州金融领域,同样也形成了匹配的数据。
26日,记者从惠州市金融工作会议上获悉,今年一季度,惠州市金融信贷投放呈现房地产行业“一家独大”的结构,全市信贷投放约44%投向了房地产。
此消彼长之下,加之经济下行压力,信贷投向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的份额则呈现下降趋势。
1.一季度楼市“最吸金”
来自惠州市房管局的数据,截至今年3月30日,今年一季度惠州市中心区的一手住宅网签成交量达到11400套,这与去年上半年11578套的销售数据基本持平,同比涨幅高达180%。
值得一提的是,惠城区和仲恺高新区3月的住宅网签套数达5138套,单月住宅成交量首度突破了5000套,快速的成交量,给惠州市场带来的结果便是去库存速度加快,以及房价的上涨。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2月,惠州市中心区住宅整体均价为6421元/平方米,而在其后的3月20日,均价上涨至6886元/平方米,涨幅为465元/平方米;当然,涨幅最惊人的当属大亚湾开发区,少数楼盘的涨价幅度在半年内甚至超过了5000元/平方米。
楼市成交的火热,反映到金融市场,从商业银行看,今年一季度,房地产业是当之无愧的“吸金王”。
“今年一季度,全市信贷投放结构差异明显,投向房地产达44%之多,而投向企业的则呈现下降趋势。”在26日上午召开的惠州市金融工作会议上,惠州市委领导在讲话中指出,信贷结构有待优化,金融支撑实体经济经济的能力水平也有待提升。
记者也在会上获悉,今年一季度,惠州市金融信贷较快增长,3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达4166.33亿元,首破4000亿大关,同比增长11.7%;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2806.34亿元,同比增长13.2%。
由此,金融存贷比同比提高,一季度惠州全市金融存贷比为67.4%,比上年同期提高0.9个百分点,金融支持经济发展力度持续增强。
只是,从增速增量上看,房地产贷款保持着较好的增长势头,且从结构看,辖区内银行业金融机构也重点支持的是普通商品住房和居民首套购房需求。
2.4月信贷“控节奏”
在经历了一季度的“突进”后,4月信贷投放市场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
“个贷正在控制规模,超过一定数量可能就不做了,对公贷款审批也明显比以前更为严格了。”惠州市区某商业银行信贷部人士向记者透露,进入4月,包括消费贷、个人住房贷款、小微企业贷款在内的个人贷款审批,都呈现“收紧”的节奏。
采访中,部分银行个贷部人士也表示,“收紧”的节奏就是,如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必须严格按照人行的规定来确定首付比例和利率,同时,在小微贷款以及消费贷方面,也会出现贷款成数变低的情况。
与“控节奏”相应的是,截至2015年年末,国内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已经连续第10个季度上升,而已经披露年报的上市银行中,不良贷款和不良贷款率依旧出现了“双升”。
在这样的前提下,就已披露2016年一季报的上市银行来看,各家银行的资产质量还未出现改善的迹象。
同时,来自金融市场方面的消息,从今年开始,央行将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和合意贷款管理机制调整为宏观审慎评估体系,在信贷考核方面,将以往的关注狭义贷款转向广义信贷,将债券投资、股权及其他投资、买入返售资产等纳入其中,以引导金融机构减少各类腾挪资产、规避信贷调控的做法。
具体而言,央行将每季度根据广义信贷投放情况,确定具体某家银行的差额存款准备金率,因此,在一季度信贷投放快速增长后,多数银行可能会选择“控节奏”。
此外,也有惠州银行业人士认为,金融业即将于今年5月1日起实施营改增,新政条例中规定,银行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增收增值税,而对金融机构“转贴现”不收增值税,因此,银行可能将买入返售金融资产转移至“转贴现”科目下实现避税,然而,这种行为也可能会导致信贷统计数据虚增,不利于实际的信贷投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