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一行三会联合发布《关于支持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该意见旨在发挥金融引导作用,支持钢铁、煤炭两行业去产能。
意见提出,对钢铁煤炭行业的信贷需求,金融机构应坚持区别对待、有扶有控的原则。其中特别提到,对长期亏损、失去清偿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企业及落后产能,坚决压缩退出相关贷款。
“这次意见还是要依靠市场发挥作用,如银行如何对不同企业放贷、是否需要进行债务重组。” 社科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意见指出,要积极稳妥推进企业债务重组。意见称,对符合政策且有一定清偿能力的钢铁、煤炭企业,需通过实施调整贷款期限、还款方式等债务重组措施,以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意见提出,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妥善处置企业债务和银行不良资产。具体方式包括破产清算、不良贷款核销和转让等。同时强调,推动建立健全跨部门失信企业通报制度和部门间联合惩戒机制,对恶意逃废债务企业和“恶意脱保”的钢铁煤炭企业形成强有力约束。
坏账风险
意见称,对于钢铁、煤炭企业信贷需求,要坚持区别对待、有扶有控的原则。
据中信建投银行业分析师杨荣测算称,目前煤炭行业贷款余额约为1.2万亿,钢铁行业贷款余额约1万亿,合计贷款余额预计2.2万亿左右,占产能过剩行业贷款的比重在80%以上。
河北省一家中型钢铁企业负责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国内钢铁企业目前很难融资,两三年以来从银行、投资公司都很难拿到资金,一般都是民营企业家之间相互支持。
“现在不融资也不发展,就是把原来的亏损弥补。今年3月份以来钢材市场又起来了,钢铁涨价,企业自有资金也变多,企业相互之间拆借资金相对容易些。”他说。
此次意见指出,要满足钢铁、煤炭企业合理资金需求,对技术设备先进、产品有竞争力、有市场等骨干企业要继续给予信贷支持。
文件同时指出,严格控制对违规新增产能的信贷投入。文件称,对长期亏损、失去清偿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企业及落后产能,坚决压缩退出相关贷款。
最新的数据显示,过剩产能行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在3月末首次出现下降。央行调统司司长盛松成日前介绍,一季度末产能过剩行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下降0.2%,首次出现负增长。其中,钢铁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下降7.5%。
“从支持的角度,好企业市场公认,贷款容易,但是对于退出贷款则压力更大,因为这些企业自身资金流都出现了问题,商业银行退出容易形成坏账。”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另外,压缩退出钢铁、煤炭行业落后产能贷款有可能使这些企业关门倒闭,甚至引发职工下岗失业。这将使地方财政面临更大的财政支出压力和维稳压力。
曾刚表示,退出贷款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新增贷款,银行不再投放即已退出。而对于存量贷款的退出可能形成银行不良贷款。“退出这部分贷款有可能会形成坏账,但没办法,这是实体经济调整过程中给银行业带来的不可避免的风险。”曾刚说。
银行不良贷款处置路径
在钢铁、煤炭行业普遍亏损的情况下,商业银行钢铁、煤炭等行业的不良率持续攀升,对银行的持续经营也带来了较大影响。以山西省为例,2015年上半年,该省煤炭行业贷款不良率为3.45%,同比上升1.62%,远高于平均水平。
据上市银行近日公布的年报显示,招行银行、光大银行、建行银行采矿行业的不良率分别达到6.73%、6.17%、4%。以煤炭开采为主的采矿业不良贷款率偏高,表明2015年这些银行产能过剩行业的不良暴露相对比较充分。
此次意见中指出要促进银行加快不良贷款处置。具体而言,银行业金融机构要运用债务重组、破产重整或破产清算等手段,妥善处置企业债务和银行不良资产,加快核销和批量转让进度,做到“应核尽核”。
“当前是并购重组的机会,中小企业及经营管理能力较弱的钢铁煤炭企业面临淘汰,但这会造成较大的社会影响,比如工人下岗、失业等风险。”温彬表示,“所以总的原则是在并购中银行要发挥金融支持作用,为龙头企业并购相关上下游企业提供支持。”
他进一步表示,并购重组也是最为理想的债务处理方式。“如果有龙头愿意承接债务,通过为其提供并购贷款并购标的公司。” 温彬称。
除了并购重组外,文件还提到开展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支持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发行金融债,鼓励地方资管公司参与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等多种处置方式。
“核销不良、卖给AMC是比较传统的处置方式,当前不良资产证券化、债务重组等处置方式在探索中。至于具体选择的处置方式,根据不同企业的情况,处理方式也会有所差异。”曾刚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