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7日举行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称,用好和创新金融工具,支持工业增效升级,是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内容。会议确定的措施之一,是支持银行加快不良贷款处置,惩戒恶意逃废债务行为,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近两年,银行不良贷款率上升较快。据银监会公布的数据,截至2015年第三季度末,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11863亿元,较上季末增加944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59%,较上季末上升0.09个百分点。历史数据显示,我国商业银行2012年末、2013年末及2014年末不良贷款率分别为0.95%、1%、1.25%。
尽管商业银行资产质量整体可控,但不良贷款风险不可轻视。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分析认为,2015年前三个季度,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增长3437亿元,已大幅超过2014年全年的水平。2015年第三季度不良贷款增加了944亿元,明显高于往年同期水平;关注类贷款增长1665亿元,占比为3.77%,创近年来的新高。
再从上市银行公布的业绩快报来看,华夏银行、浦发银行、民生银行、中信银行、兴业银行2015年末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43%、1.56%、1.60%、1.43%、1.46%,较2014年末分别上升0.34、0.50、0.43、0.13、0.36个百分点。
在经济下行压力继续存在的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还有可能上升。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预计,2016年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上升为2%至2.2%。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发布的报告预测,2016年上市银行不良贷款率将达到2%左右的水平。业内人士认为,不良贷款率继续上升的趋势,凸显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紧迫性。较好处置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可以降低其对实体经济的负面影响。
复旦大学证券研究所副所长王尧基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银行加快不良贷款处置,有助于提高抗风险能力。前几年不良贷款较多出现在小企业及钢贸等领域,未来两年可能更多暴露于产能过剩行业。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对长期亏损、失去清偿能力或环保、安全生产不达标且整改无望的企业及落后产能,坚决压缩退出相关贷款,支持化解过剩产能。这一压缩退出过程,将会有新的不良贷款暴露。”
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还提出,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重大技术装备、工业强基工程等的信贷支持,促进培育发展新动能。制定《金融支持制造强国建设指导意见》,发展能效贷款、排污权抵押贷款等绿色信贷。鼓励通过并购贷款、发行优先股和可转换债券等筹集资金开展兼并重组,推动改造传统动能。
王尧基向记者表示,“加快不良贷款处置,有助于银行轻装上阵,促进贷款资源优化配置,把贷款资源更多投向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和国家支持的新兴产业,同时还可以提高贷款收益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有的地区及银行2015年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取得一定成效。截至2015年末,温州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为291亿元,不良率为3.82%,比年初降低0.26个百分点。这是温州连续两年实现不良贷款余额与不良率“双降”。受到前几年民间金融风波爆发,以及中小企业资金链断裂的影响,温州成为银行不良贷款风险较为突出的地区。眼下,温州不良贷款率掉头向下,得益于加大不良贷款处置。通过探索处置市场化、批量化等创新手段,2015年仅资产转让、核销两种方式就处置了300亿元不良贷款。
加快银行不良贷款处置,还使得地方资产管理公司的作用受到关注。目前,正式开办或授权的地方AMC已超过20家。其中,温州的光大金瓯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是首家地市级“坏账银行”。业内人士认为,地方AMC可以发挥决策链短、熟悉地方情况等优势,提高不良贷款处置效率,降低区域银行不良贷款率。同时,不良资产处置引入更多市场参与者,有助于形成良性竞争,让银行获得更有利的议价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