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扶贫款可是名副其实的‘穷人贷款’,是为贫困人口量身定做的专属金融产品, 每户可以贷款1万到5万元,期限1到3年,由省财政全额贴息。”近日,记者来到宁县中村镇邓家村村部,挤满了前来办理精准扶贫专项贷款的群众,现场指导贷款发放工作的驻村工作队队长杨维民告诉记者。
听见杨维民这么说,在一边排队等候的贫困户邓文强连连称是:“这次真正是给我们穷人贷款,担保条件和贷款手续都很简单,以前从来没遇过这样的好政策!”
实施“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工程,县委、县政府是责任主体,县长是第一责任人。落实到每户,镇村干部就成了最终的执行者和责任人。贷款必须全部落实到位,不能出错,还要确保贫困户能够用得上、还得上,干部们责任重大,压力也不小。
那么,如何才能确保贷款落实到每一个贫困户手中,并保证贷款高效使用和安全运行?
为了规避贷款风险,宁县推出了公职人员担保、三户联保、财产抵押、第三方保证担保等多种担保方式,减轻了干部和群众的顾虑。而村镇干部在确定贫困户之初,都要逐户走访,摸清实情。
据中村镇邓家村驻村工作队队长杨维民介绍,他们在调查入户的时候,总结出了“五看两问”的方法和经验,“五看”是一看房、二看粮、三看有没有读书郎,四看有没有猪牛羊,五看劳动力强不强;“两问”是一问你有没有发展的思路和方法想法,二问你有没有贷款的愿望。
有了发展资金,如何用活、用精、用安全,也是乡镇干部要给村民们考虑的问题。邓家村村民郑群怀家两口人,因为缺劳力又不懂技术,一直不敢申请贷款。
得知老郑的情况后,驻村工作队队长杨维民上门宣传动员,算账比较,还给他联系村上的合作社进行技术指导。他第一次先试着贷了两万元,买了8只羊。几个月下来,郑群怀算清楚了账,这回又贷了三万元,这笔钱怎么用、怎么还,心里已经有了数。
像郑群怀这样已经有自主发展能力的农户,村上鼓励他们自主发展;对经营能力较弱、没有产业带动的农户,村上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统筹平台,指导帮助农户发展产业。同时,农民还可以把贷款以合作股份的形式交由合作社管理。
宁县川淼园种养殖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勾悟阳告诉记者:“农户把款放到合作社,不但能挣到利息,到年终按照三七分红。一部分有劳动能力的,还可以到合作社打工,每月能挣1500块钱,绝对保证三年后这些贫困户能按期还款。”
据悉,目前,宁县257个行政村已按程序申报成立了农村产业发展资金合作社,第一批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发放到户7011户1亿多元,第二批专项贷款6.91亿元完成申报审批工作,投放工作接近尾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