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 记者从市知识产权局了解到,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自2013年下半年在我市开展以来, 全市22家企业以110项专利权质押, 累计完成质押贷款 34 笔, 落实贷款5.033亿元。其中, 2015年完成质押贷款22笔, 全省排名第三位; 实现贷款2.47亿元, 全省排名第六位; 相较2014年的1.19亿元, 增幅超过107%。
经济持续下行压力之下, 与工业、 投资等传统增长模式相关的行业、 区域困难重重, 信贷增长动力普遍不足, 而银行对金融风险的控制也趋于谨慎。那么, 我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为何呈现逆势上扬?
逆势增长, 离不开“大环境” 与 “小气候” 的双重作用
不需厂房、 土地、 设备等实物抵押, 手续快捷、 评估费用低, 还能享受省、 市财政贴息……
起初, 这样的 “大馅饼” , 让很多因银行信用度小、 固定资产缺乏等长期面临融资难题的科技型中小企业, 听来如 “天方夜谭” 。对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这一新生事物, 有期待, 然而更多的是怀疑。不过, 在不长的时间内, 它, 就在滨州稳稳妥妥地成为现实。如今, 在我市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的金融机构, 已由最初的恒丰银行滨州分行一家 扩 展 到 8 家 。
2015年4月, 山东远洋塑胶工业有限公司以4项专利作质押成功从建设银行获得400万元贷款, 也实现了四大国有银行在滨州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的突破。
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在滨州从无到有, 乃至逆势增长, 也离不了 “大环境” 与“小气候” 的双重作用。
新常态下, “惯于” 支撑传统经济增长模式的商业银行普遍面临有效信贷需求不足。而此时的科技型、 创新型中小企业却显现出较好的成长态势, 增速、 利润明显高于工业整体水平。
有业内人士认为, 在经济下行时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信贷投放,可以引导产业结构调整方向, 培育经济增长动力, 产生平缓经济周期波动作用。
在市知识产权局相关负责人看来,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的氛围越来越浓厚, 有关支持政策相继推出, 像省、 市均出台专项贴息政策等。迄今, 我市已为12家企业落实省市财政专利权质押贷款贴息150.15万元。
此外, 入驻滨州的商业银行越来越多, 它们有着机制灵活、 信贷产品丰富等特点, 有些在系统内已开展此项业务, 对接起来也就顺利得多。
同时, 政策推动、 协调各方、 配套服务跟进, 我市打出了环环相扣的系列 “组合拳” , 打造了政银企协调联动的服务模式, 最终使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在滨州 “落地生根” , 不断向前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