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贷款达2万亿规模,这一数字仍可能被低估,已经成为银行业及监管层的共识。
近期,财新记者从接近银监会人士处了解到,对于信用风险,银监会目前的判断是:推动不良贷款上升的因素不易消减,信用风险暴露仍将持续一定时期;不良贷款反映还不够充分,部分机构贷款质量真实性需进一步夯实;银行业风险抵补能力比较充足,总体风险可控。
据财新记者了解,银监会对于五级分类不严、藏匿不良贷款等行为坚持“零容忍”,并着手建立更全面的信用风险监测预警指标体系。除不良贷款外,关注类贷款率、关注类贷款向下迁徙率、逾期90天以上贷款与不良贷款比率、信用违约概率等指标都纳入监管工具箱,并通过信用风险压力测试等方法,全面评估银行业信用风险。
银监会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真实反映资产质量,对不规范的表外、类信贷、跨平台等业务,研究综合治理措施,促进风险化解。
监管层分析认为,目前不良暴露主要源于经济扩张期发放的贷款。新的经济形势下,银行的放贷行为更为谨慎。
不良为何快速增长
联保圈的逃废债问题也很严重。许多企业通过连环担保获取银行贷款,随着经济下行,“抱团取暖”变为“抱团违约”。据银监会相关人士分析,当前不良贷款风险的主要特点是:不良贷款余额上升较快,新增不良从东部向中西部扩散蔓延,传统周期性行业风险突出,小微企业不良暴露较快、大型企业违约逐渐增多。
除此,传统低风险业务转变为高风险业务,比如贸易融资行业已由低风险业务上升到了高风险业务,近年来由于大宗商品价格低迷,有的企业挪用资金到矿产、房地产等领域,信用风险上升明显。
不良贷款的形成原因,既有宏观经济形势等外部原因,也包括银行自身的内部问题。监管层分析,当前不良贷款增加的主要原因在于,企业过度投资、过度负债。在经济上升期,有的企业多头授信、迅速扩大债务规模,从多家银行获取超额授信,甚至再通过民间融资、私募股权等渠道进一步提高企业杠杆水平。
第二,随着经济下行,企业生产经营压力上升,亏损面扩大,还贷能力和意愿下降。第三,部分银行业金融机构执行信贷标准不严格,风险管理不到位。在经济上升时期,银行为了抢占客户资源,往往放松了授信标准,授信调查仅仅流于形式,甚至盲目增加企业授信额度,不强调担保合规性和担保能力,这些都给日后不良贷款埋下了隐患。
第四,不良贷款处置渠道单一,核销制约因素较多。目前不良资产转让处于买方市场,银行处置不良成本较高。信贷资产证券化也还在初期阶段,资产范围等受到限制。核销程序较为复杂,实现税前扣除难度较大,银行积极性不高。
第五,恶意逃废债和企业抱团违约现象抬头,执法打击力度不强,信用体系不健全。再加之司法诉讼程序繁杂,银行资产保全在诉讼、案件审理、抵押物执行等不同环节均有障碍,最终导致不良上升。多位银行人士也对财新记者指出,逃废债以担保圈尤甚,有的企业经营不善,提前转移了资产,银行拿实际控制人没办法,地方部门执法打击力度不足,其它企业也纷纷效仿。
不良贷款形势判断
监管层分析,信用风险暴露仍将持续一定时期。这意味着不良尚未见底。
目前处于“三期叠加”的阶段性特征没有根本改变,去产能化趋势仍将持续,同时股市、汇市及资产价格的剧烈波动,部分企业及居民财富缩水,偿债意愿下降,传导到银行体系的风险压力上升。一个重要的监测指标是关注类贷款的快速增加。截至9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增关注类贷款高达8000亿,同比增长200%;关注类贷款迁移为不良贷款的比率超过20%,也高于去年同期。
第二,不良贷款反映不够充分,有的银行贷款质量真实性需待夯实。目前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增逾期90天以上贷款同比增加330%;逾期90天以上贷款与不良贷款比达103%,同比上升24个百分点。这一逾期/不良比率的指标超过100%,反映不良贷款认定可能低估。
据银监会调查了解,受内部绩效考核等因素,有些机构未严格执行贷款五级分类要求,贷款分类存在误差;有的机构利用在不同企业间“平移”贷款,将信贷资产转移到表外,向其他机构先转让再回购等方式,隐匿不良贷款,客观上导致不良贷款反映不充分。
银监会相关人士也强调,目前银行业金融机构拨备覆盖率为168%,可用于抵补未来贷款损失准备3万多亿元,远高于目前暴露近2万亿元资产。“从压力测试看,即使考虑不良贷款迁徙、类信贷业务和经济下行压力等因素,银行业仍有比较高的风险抵补能力,总体风险可控。”
下一步如何防范风险?
监管层指出,在不良贷款防控工作中,要积极发挥信贷支持实体经济的作用,银行不得盲目抽贷、压贷,创新续贷模式,对暂时遇到困难但仍有发展前景的企业要加大支持力度,打造“银企命运共同体”。
同时,对高风险机构实施重点盯防。对少数不良贷款增速较快的银行,制定风险处置预案,防止个别单体机构风险的外溢蔓延。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自查风险偏好、信贷管理、激励机制等问题,规范经营管理。
监管层指出,督促银行业适当降低分红比例。目前绝大多数上市银行的分红比例在20-40%之间,远高于国际同业的5%左右,银行业适当控制分红,加快补充资本,夯实拨备等。
此外,银行业化解不良还需外部环境的配合。要加强银行债权保护,加大对骗贷、抱团违约、恶意逃废债等行为的打击和惩处力度。完善金融司法协作配合制度,提高银行债权案件的受理、审理和执行效率,帮助银行加大资产保全和催收力度。推动构建企业诚信档案记录,净化社会信用环境,切实维护银行机构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