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内第一家在境外主要资本市场IPO上市的能源型民营企业,四川最大的民营煤炭集团恒鼎实业日前发布公告称,确认近两亿美元海外公司债无法偿还,将导致公司债务违约。恒鼎实业称,公司所持尚未偿还的票据本金额约为1.828亿美元,连同利息约1.906亿美元。
但恒鼎实业表示,1.83亿元美元境外债券正在进行重组,而国内贷款没有违约,同时国内银行均表示支持公司的海外债务重组。公司最新公告显示,公司在国内的放款人有意延长贷款,公司财务压力得以缓解。
随着煤企亏损不断扩大,继上月“10中钢债”首例钢企违约案后,债务违约风险或将蔓延至煤炭行业。
“煤炭业的违约潮”才刚开始
记者了解到,除此债券违约之外,恒鼎实业尚有贷款协议下的银行贷款余额约60亿元,其中已出现贷款违约。
10月30日,该公司公告显示,公司无力支付原本6月到期的2.9亿元人民币贷款,目前该公司正与债权方就豁免违约及重续贷款进行协商。
在确认发生债券违约后,银行将有权要求即时偿付剩余贷款余额。有分析机构指出,此次违约事件或将导致煤炭企业信用风险溢价进一步提高。
11月3日,恒鼎实业在公告中提醒投资者,公司既无法保证与公司放款人或任何票据持有人的讨论,可以形成获放款人或任何票据持有人的建议,也不能保证与公司放款人、持有人或任何潜在投资者的讨论能达成任何正面结果。
“煤炭属于重点行业,涉及面很广,一旦发生债务违约事件,后果不堪设想。”经济学家宋清辉告诉记者,“除了巨额财富瞬间蒸发外,还必然会涉及到众多上下游公司,可以用牵一发而动全身来形容。”
业内人士指出,国内煤炭行业供应过剩、需求不足,如果银行停止新增贷款,资金链断裂,导致违约是很正常。记者了解到,亚洲范围内已经出现了几例煤企无法支付本金和利息的情况。
一位煤企负责人向记者坦言,银行等金融机构现在在向煤炭行业放贷非常谨慎,尤其是民营企业,很难进一步获融资。在银行贷不到款的情况下,发债很可能就成为这些企业的选择,进而容易发生企业债务违约事件。因此,本身资金实力不及国企的民营企业,违约风险更高。
“大多数行业的公司偿债能力持续恶化,但大宗商品企业的恶化速度尤其要警惕。”法国兴业银行在一份报告中指出。相关数据显示,截至三季度,国内29家上市煤企平均资产负债率达55%。
恒鼎的债务违约危机,只是煤炭业寒冬中的冰山一角,资深煤炭行业专家、天健大宗煤炭交易中心副总经理戴兵认为,随着煤价跌到“3”时代,“煤炭行业的违约潮,才刚刚开始”。
宋清辉分析指出:“随着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产能过剩的煤炭、钢铁等产业将出现更多违约情况。可以预见,煤炭企业的违约将会变得司空见惯,煤炭业的违约潮或正袭来。”
煤企现金流多靠借债维持
恒鼎实业旧债未去又添新债,可能也是不少煤企的写照。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就直言,不少煤企这两年来在“拆东墙补西墙”。 恒鼎实业指出:“希望能够进一步成功出售资产改善公司状况,增加还款能力。”
据了解,为应对债务违约,恒鼎实业采取了精简集团营运成本、改善资金流动状况、资产处置以及改善经营效益等方法。其中包括出售四川恒鼎锂业科技有限公司、四川德鑫矿业资源有限公司及阿坝恒鼎锂矿有限公司的全部股权;出售云南恒鼎煤业有限公司50%股权以及位于贵州省的部分煤矿。恒鼎实业董秘徐辉对外宣称,公司正在积极采取资产处置等措施,已取得很多投资人的理解,公司在半年内完成债务重组可能性很大。
“煤炭企业资金链日益紧张,财务负担持续增加,发展能力与投资能力不断下降。随着煤炭价格持续下跌,应收账款持续增加,煤炭企业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不断下降,今年上半年,包括陕煤化在内的多家大型煤炭集团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由正转负,这意味着未来企业的成长性将面临重大挑战。与此同时,为了补充经营现金流和满足投资支出,近几年各大煤炭集团外部借款不断增加,财务负担不断加重。”资深煤炭行业分析师李廷指出。
据统计,2014年煤炭产量前十强煤企当年合计取得外部借款7558亿元,较“煤炭黄金十年”末期的2011年增加5113亿元,增长209%,与之对应,当年偿还债务合计支付6017亿元,较2011年增加4527亿元,增长304%。2014年,十家煤炭企业总体资产负债率已经上升至65.4%,较2011年提高8.2个百分点,同煤、陕煤化、河南煤化等多家企业资产负债率更是超过了80%。
“可以说,随着煤炭市场不断下滑,当前煤炭企业已经陷入借债——还债——借更多债——还更多债的恶性循环,企业的现金流很大程度上靠借债维持。”李廷告诉记者。
宋清辉建议:“投资者不要抱着即使企业债违约也会有机构兜底的心态,当遇到煤炭业违约潮伤害到自身利益的时候,应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
此外,他还认为,煤炭企业债违约应交予市场,政府尽量不要去干预。国企改革要经历较长的过程进行废旧立新,只有通过更市场化的手段才能推动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