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银保帮了我的大忙,帮我解决了资金问题。”清远市清新区三坑镇雅文村的种养大户邓伟坚说,今年他通过“政银保”贷款80万元,养殖桂花鱼、养猪、种蔬菜等,收成不错。
近年来,清新区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做法,并结合地方实际,积极创新农村金融体制,不断探索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新模式,开拓性地建立了集金融服务和保险保障于一体的“政银保”贷款担保体系,开创了清远地区农业、小微企业保险机制的先河。
清新区以“政银保”作为金融改革的“重头戏”,正在农村综合改革工作中探索具有鲜明特色的农村金融改革之路。
今年已共发放4480万元
和邓伟坚一样,清新区利鑫隆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孟卫权也是“政银保”的受益者。
2013年7月,孟卫权接到一个农产品供应订单。由于前期投入较大,孟卫权手里的流动资金支撑不了这个订单。他跑了好几家银行,但都要拿出抵押物才能得到贷款。还有的银行认为风险太大,不批贷款。
孟卫权不愿意看着订单溜走,于是求助“政银保”。让他没想到的是,大概10天他就顺利拿到了20万元的贷款。
邓伟坚、孟卫权是“政银保”受益者的代表。自2011年起至今年10月底,该区“政银保”贷款累计发放了781笔、36010万元,存量贷款254笔、11468万元。其中:“政银保”合作农业贷款自2010年8月开展以来累计累计发放745笔,17750万元,2015年至今发放186笔,4480万元,目前存量226笔,5285万元。
“政银保”推出以来使当地增加就业岗位约7500个,增加农民收入和农业产值约2亿元。
“推行政银保合作农业贷款、小微企业贷款,较好地解决了我区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经济组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清新户籍的种养专业户、小微企业贷款难问题,促进农村和农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清新区相关负责人说。
凭借信用等级可以贷款
今年,清新区为充分发挥村民理事会和经济合作社“自治”作用,利用“政银保”贷款政策,试点开展农村党员(农户)信用等级评价,并以此作为依据开展免抵押的农村小额信用贷款。
清新区所有参与评信的党员(农户)信用等级会被评为ABCD四级,其中A、B级党员(农户)凭借信用等级,无需任何资产抵押,可直接向所属地农信社申请贷款,最大贷款额度达20万元。
水西村是石潭镇开展农村党员(农户)信用等级评价的试点村,该村早在今年5月中旬就完成了对农村党员(农户)的征信、评信、授信。
今年水西村发展农村经济,规划400亩芦笋种植基地,村民谭学锋承包了15亩,但是还差一部分的资金。所幸,清新农信社根据谭学锋的信用等级,授予了他6万元的贷款额度。“这6万元的贷款来得很及时,可以帮我解决很大的资金压力。”谭学锋说。
创新农村融资方式
除了“政银保”有声有色外,清新区在创新三农信贷产品,创新农村融资方式,加快推进区镇两级征信中心建设,抓好农村金融服务站、助农取款点建设,探索建设农民之间的信用担保体制,开展金融扶贫工作等方面,同样有着不错的表现。
该区在创新农村融资方式方面,成立了清新区林业产权交易服务中心,承担全区林业产权的流转交易和登记发证、评估、抵押、森林保险等相关工作。该中心成立至今,工作开展顺利,取得了良好效果。其中,林权抵押贷款情况,近年平均每年约有16宗林权抵押,涉及金额0.65亿元。
清新还加快推进区镇两级征信中心建设,制定了《清远市清新区农村金融改革农户信用信息采集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工作计划及完成时间。截至10月20日,全区完成农户信用信息采集103826户,占任务总额的100.38%;录入102367户,占任务总额的100.23%;导入102367户,占任务总额的100.23%。
另外,清新推进信用户、信用村评定工作。清新农信社根据区委区政府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中对试点村和推进村农户信用评级得分情况和结果,对信用评价得分达到70分以上的农户,确定其为信用户。对不同得分的信用户,给予不同额度的贷款授信。同时,对信用评价得分达到70分以上的农户占比达到30%以上的自然村和行政村,清新联社确定其为信用村。经测算和评价,初步确定山塘镇的花岗村、太平镇的南浦村、三坑的竹楼村、龙颈的白石村、禾云的井塘村、浸潭的新寨村、石潭的水西村和车树岗村为信用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