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近日举行住房金融服务专题座谈会,研究落实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改进住房金融服务有关工作。会议要求,合理配置信贷资源,优先满足居民首次购买自住房的贷款需求;科学合理定价,综合考虑财务可持续、风险管理等因素,合理确定首套房贷款利率水平。
央行的这一表态,在市场上引来各种不同解读。有分析认为,此次“央五条”是对当前楼市微妙时刻发出的一个政策信号,是一次“救市行动”,对房地产企业是利好。5月14日,地产股闻讯纷纷高开,开盘10分钟的整体涨幅一度达1.8%左右。
其实,执行差别化房贷政策本就是楼市调控政策的主要内容之一。央行落实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要求优先满足首套房贷需求,并不意味着房地产调控方向发生变化。此举主要关心民生,保护普通百姓的利益,外界没必要与楼市冷暖相联系并作出过多联想。
从总量上来看,当前个人房贷业务并没有出现萎缩。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3月末,个人购房贷款余额10.29万亿元,同比增长20.1%,增速比上年末低0.9个百分点,一季度增加4916亿元,同比多增254亿元。另据央行上海总部的统计,一季度上海新增个人住房贷款226.1亿元,同比多增87亿元。其中3月份新增52.5亿元,环比少增4.4亿元,同比多增5.9亿元。
不过,个人房贷在个别银行或个别地区有收紧的迹象,尤其去年下半年以来较为明显。融360金融搜索平台发布的房贷分析报告显示,4月份以来首套房9折以下利率优惠绝迹,个别银行最高上浮40%。在被调查的23个城市中,有16个城市出现停贷现象,停贷的银行则以股份制商业银行居多。
另据相关媒体5月上旬对上海地区的调查,农行、中行首套房贷款利率均上浮5%,其他几家大银行施行基准利率。股份制银行中,部分银行首套房贷款利率自年初以来就上浮5%、10%不等。
值得注意的是,商业银行近年来经营环境发生变化,信贷成本上升及息差收窄,使有的银行把个人房贷叫苦成“赔钱赚吆喝的买卖”。这难免使人担心央行此次力挺房贷的效果。有房地产业人士向媒体表示,央行的表态有一定的信号意义,但商业银行放贷意愿是否改变存在变数,具体落实情况并不乐观。
这样的担心并非多虑。回头看2012年初,住建部、央行先后要求“满足首次购房家庭的贷款需求”,四大国有银行也随之共同研究差别化房贷政策,确定首套房贷利率回落到不高于基准利率。可两年多来,个别银行停贷、房贷利率加价及房贷审批发放程序拉长等现象不时出现。特别是基础条件较差的普通百姓,申请房贷往往受到银行的“歧视”,最容易成为房贷利率加价或被拒贷的对象。
银行业告别了轻松“赚大钱”的好日子,未来楼市的变局风险因素增多,这些似乎有理由让银行在商言商。然而,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银行不该忘了自身的社会责任。据报道,针对房贷利率合理定价,央行负责人在座谈会上明确表示银行“要有社会责任”。
个人房贷既关乎百姓民生,也有经济增长的稳定功能,要求银行满足首套房贷需求并不过分。虽不像几年前普遍7折利率优惠时那样成香饽饽,但现在个人房贷绝非所谓的“赔本买卖”。合理调动信贷资源,稳定首套房贷的供应,银行不是没有空间可运作。
以增强社会责任意识为己任,甚至如专家所言“讲政治”,优先满足首套房贷的合理需求,或许影响个别银行的局部利益,可从全局来看,无碍银行实现整体盈利稳定。可以相信,净利润超千亿元的四大国有银行也有本钱履行好这份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