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万亿元!日前,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的2020年“成绩单”出炉,新增贷款近20万亿元的目标基本达成。
仔细观察这份“成绩单”,“钱流”的变化曲线清晰可见:房地产贷款余额增速连续29个月回落、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增速连续14个月上升。
“一升一降”的鲜明对比,反映出宏观调控的积极成效和宏观经济的积极变化,也是金融体系不断调整“航向”服务新发展格局的生动体现。
银行的信贷投放受诸多因素影响,包括自身定位、资本约束、风险与效益的考量以及政策引导等。
近年来,在“房住不炒”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等宏观调控背景下,监管部门一直在严控房地产融资。近期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出台,更是全面拧紧了房地产融资的“闸门”。
2020年,房地产贷款增速8年来首次低于各项贷款增速;新增房地产贷款占比从2016年的44.8%下降到28%……政策严控下,房地产“吸金”效应明显下降。
不可否认的是,在利益的驱动下,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的现象时有发生,为此吃罚单的银行也不在少数。
对金融机构来说,压降房地产贷款,不仅是贯彻宏观调控的安排,更是主动防风险的需要。40%左右的银行业贷款放在房地产这个篮子里,潜在的隐患不言而喻,优化信贷结构已是现实需要。
宝贵的信贷资源,要用在刀刃上。
——2020年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35.2%,增速比上年高20.3个百分点。
——2020年末,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超过15万亿元,同比增速超过30%。
数据一目了然。信贷资源分配正在加速向制造业、小微企业等领域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