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外汇储备量太大,如果光买其他国家的国债,年底只能赚少许利息,还不如配合运用,支持中国装备 走出去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更好改善民生。”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4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表示。
会议提出,要推进外汇储备多元化运用。央行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9月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为3.89万亿美元,6月末一度达到3.99万亿美元。
继2003年通过中央汇金公司向工行、建行等国有金融机构注资,2007年间接认购财政部发行的特别国债,向中投公司注资后,我国外汇储备运用或将迎来第三次重大变革。
“外汇储备运用的关键要确立一个原则,在配合国家经济结构调整时,既要符合国民利益,保证资金使用的公平性,又要引入多元化主体机构,按照商业原则,以市场化方式运用,提高外汇储备使用效率。这就需要机制的创新。”中国人民大学证券与金融研究所副所长赵锡军25日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11月8日,国家主席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的“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对话会”上宣布,中国将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
包括此前宣布将设立的金砖银行、亚洲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银行在内,中国均将部分以外汇储备出资。赵锡军表示,三家银行和基金的设立,均是贯彻“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除了动用外汇储备出资设立三家机构外,在支持企业“走出去”还需要创新多样化的外汇储备使用机制。
“建议让财政部发一笔特别国债,通过资产置换方式来置换央行的外汇储备。财政部用置换获得的外汇资金,专门做一个主权养老基金。该基金在海外投资,投资收益只能用来补充社保资金。”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投资室主任张明此前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是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案,央行的外汇储备下降了,央行持有的国债规模上升了,用来进行公开市场操作的能力增强了。”
赵锡军则认为,新设立一家类似中投公司的专门机构来多元化使用外汇储备,需要的时间太长;不如委托现有的专业机构来做,比如进出口银行发行专门的债券,央行动用外汇储备认购,由进出口银行直接负责资金运用。
外汇储备创新运用路径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在外汇储备创新使用方面,国务院、央行、外管局此前已有相关举措。外汇储备委托贷款和商业银行转贷款已有实施,而外汇储备参与PPP(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或BOT(特许权协议)等方式,也在探讨中。
国务院2013年7月发布的《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就指出,要创新外汇储备运用,拓展外汇储备委托贷款平台和商业银行转贷款渠道,综合运用多种方式为用汇主体提供融资支持。
据记者了解,为推进外汇储备委托贷款事宜,外管局2011年在中央外汇业务中心下专门成立外汇储备委托贷款办公室,与资产配置部、投资部、委托部、风险管理部以及华新公司、华安公司、华欧公司、华美公司、法兰克福交易室等部门或机构平级。
外管局在2013年1月向媒体证实了上述办公室的设立。外管局表示,外汇储备委托贷款办公室负责创新外汇储备这项工作,开展委托贷款工作以来,通过调节外汇市场资金供求,扩大了外汇储备投资范围与领域,进一步促进了多元化经营管理;同时,始终把防范风险放在首位,实现了外汇储备保值增值。
国家外汇管理局总经济师黄国波2014年6月曾在中国政府网集中回应了外汇储备使用的问题,他表示,人民银行和外汇局创新外汇市场工具,运用现汇、外汇期权的方式,通过外汇储备委托贷款平台,积极地调节银行和资金市场外汇余缺,通过贷款的方式,对银行外汇头寸不足进行支持,调节他们的资金余缺。
“外汇储备委托贷款就是外管局把外汇储备委托给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向境内外企业发放贷款。对外管局来说,可以发挥银行在贷款风险控制和尽职调查上的优势,让投资更加专业化;对银行来说,人民币告别单边升值,双向波动感趋势明显,外汇储备委托贷款可以降低银行的外汇头寸,减少汇率风险。”一位股份制银行贸易金融部负责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银行开展外汇储备委托贷款业务的利差收入一般在10BP-20BP左右。”
另一种外汇储备创新运用工具是商业银行转贷款。人民银行下发的《政策性银行和商业银行外汇转贷款业务指引》已对金融机构承办境外机构的外汇资金向境内企业转贷款业务做了规范,对中国的外汇储备向境外企业转贷款业务尚无正式文件出台。
“外汇储备委托贷款银行承担或有风险,转贷款需要银行承担信用风险。相当于央行先运用外汇储备向政策性银行、国有银行和部分股份制银行贷款,然后这些境内的金融机构再通过境外的金融机构贷款,或者直接向境外企业贷款。”上述股份制银行贸易金融部负责人称。
对外汇储备多元化运用,24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发挥政策性银行等金融机构作用,吸收社会资本参与,采取债权、基金等形式,为“走出去”企业提供长期外汇资金支持。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会上表示,要拓宽融资渠道,探索PPP、BOT等投融资模式。
财政部部长楼继伟此前曾表示,可以“试水”高铁项目向法制比较健全的国家“走出去”,把国内的运营商、设备供应商、工程承包商、资金供应商等整合起来,运用PPP模式,将这一项目做成“走出去”转型升级的“样板案例”。
“在运用外汇储备促进企业 走出去 时,还可以通过PPP或其他方式,夹杂人民币资金的运用、向外输出,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赵锡军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外汇储备多元化运用之辩
此前,中国外汇储备投资被市场广为诟病的主要理由,就是过多投资美国国债,且投资收益率不高,应该多元化运用外汇储备。
社科院发布的《2013年第四季度中国对外投资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11月末,中国持有美国金融资产规模为18905亿美元,占外汇储备的比例为51.9%,其中持有AAA信用等级的美国国债和机构债券达15289亿美元。2013年,中国外汇储备中的美元资产投资收益率从2012年的2.79%大幅上升至5.63%,主要由于外汇储备较大幅度增持美元股票资产、债券资产收益率普遍上升,股票收益率由13.28%飙升至27.4%。
外管局总经济师黄国波表示,外汇储备资产的首要功能不是投资赚钱,而是用来作为中国一般情况下和极端情况下对外支付能力的保障,因此要保持充足的流动性。
那么,在保证外汇储备使用的安全性和流动性原则下,如何合理提高外汇储备的使用效率?外汇储备维持在什么水平才是最优化?
社科院上述《报告》指出,根据测算,2005年-2012年期间,中国外汇储备实际规模均大幅超过最优额,存在大量过剩。其中,2012年中国外汇储备的最优规模为15291亿美元,过剩的外汇储备高达17825亿美元。
社科院副院长李扬、金融研究所所长王国刚等撰文认为,中国外汇储备管理体制的改革,就持有主体多元化而言,就是要将原先集中由人民银行持有并形成官方外汇储备的格局,转变为由货币当局(形成“官方外汇储备”)、其他政府机构(形成“其他官方外汇资产”)和企业与居民(形成“非官方外汇资产”)共同持有的格局。
央行首席经济学家马骏2014年11月撰文指出,2013年中国对外资产中,储备资产占到65.4%,由于外汇储备资产的收益率偏低,对外资产和负债收益率不对称;要改善我国对外资产结构,对外投资应推进民间化战略。
然而有市场观点认为,在运用外汇储备,推动中国企业“走出去”,尤其是推动高端设备出口时,也会带来新问题。外汇储备从美元资产抽离,转向贷款或投资境外高端设备进口企业,该笔资金通过出口高端设备又回流到境内出口企业,通过央行的新增外汇占款对冲,最终又转为外汇储备。相当于央行新发人民币货币,对应国内输出的过剩产能,最终形成相应的对外债权。整个过程,不仅没有降低外汇储备规模,而且为央行的货币政策调控带来干扰。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赵锡军认为,我国进出口贸易结构已经发生变化,过去绝对顺差的时代已经结束,在推动高端设备和服务出口的同时,我国的其他进口需求加大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加上外汇储备使用带动的对外直接投资项下的流出,大量的新增外汇占款不可持续,国际收支将会趋于更加平衡,外汇储备继续大规模增加的可能性不大。
“对外资本输出是外汇储备多元化使用的方式,形成了境外资产后,相关投资到期后,投资本金和收益还是会按照原路返回到外汇储备中,或者负责外汇储备投资机构的手中。”赵锡军向记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