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360金融提交招股书为标志,巨头系的金融科技公司也开始在二级市场崭露头角,它们手握着更多的资源和用户,当然也承担着更多的责任和压力。无论如何,对于整个行业和市场而言,这是一个新的阶段,也期待更是一个更好的阶段。
北京时间11月27日,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360金融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了首次公开招股(IPO)申请书,股票代码为“QFIN”,计划募集资金2亿美金,承销商为高盛与花旗银行。
2017年下半年以来,美国和香港的二级市场已经迎来了十几家中国的金融科技公司,但在一级市场最受资本关注和热捧的几家巨头系金融科技公司却尚未正式亮相。
360金融率先打破了这一局面。
据奥纬咨询(Oliver Wyman)统计,在有互联网技术巨头支持的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中,从2018年第二季度放款额来看,360金融业务规模位列中国前五,前四名依次是蚂蚁金服、微众银行、京东金融、度小满金融。
与其他几家脱胎于互联网巨头的金融科技公司类似,成立于2016年7月的360金融曾经与360你财富、私银家以及360贷款导航等同为360集团金融科技版图的一部分。而后随着业务规模扩大,360金融于2018年9月正式拆分重组、独立运营。
截至2018年9月30日,经360金融撮合获得授信的用户累计960万人,通过360金融的服务获得贷款的借款人累计640万人;累计促成贷款总额944亿人民币,平台贷款余额达347亿人民币。
(注:为便于阅读和对比,下文中的营收、利润等数据均以人民币为单位。)
1、逆势增长
在招股书中,360金融对自身的定位是:连接借款用户与金融合作伙伴的科技平台。
即360金融作为线上平台,一端在线上获取借款用户,一端连接金融机构和平台,为他们提供包括贷款申请、欺诈检测、信用评估、借款匹配以及贷后服务在内的交易流程。
这种业务模式对于大多数从业者来说并不陌生,作为一家成立时间不足两年半的平台,360金融的业务线也并不复杂,核心产品为一款toBtoC的线上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360借条”。
相比其它几家同样脱胎于互联网巨头的金融科技公司,在360金融上线的2016年,整个线上借贷市场竞争已经进入白热化。包括蚂蚁金服、京东金融、度小满金融等旗下的信贷产品都已有了稳定的市场份额。
从用户规模来看,截至2018年9月30日,360金融累计促成960万用户获得授信,从2016年四季度到2018年三季度授信用户规模的季度复合增长率为90.5%。同期,360金融累计促成贷款金额和贷款余额的季度复合增长率分别为115.6%、95.2%。
业务规模的高速扩张也带来了平台净收入的增长。
招股书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360金融的净收入约为7.429亿元,相比2017年同期净收入1230万元,同比增长5939.8%;2018年前三季度净收入约为14亿元。
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是,360金融在招股书中披露的前述营收规模增长是以收入确认更为严苛的ASC605会计准则(即后文提到的旧会计准则)计算。
在360金融招股书中,同样也披露了该平台在新会计准则统计口径下,2016年、2017年、2018年前三季度的净收入,分别为170万元、7.88亿元和29亿元。
(注,美国已启用新版会计准则,上市公司的财报统计也将按新标准执行。相较于旧版,它主要改变了企业计入成本的时间点,以及营收计算方式等。)
2、如何提升利润
根据招股书,360金融2016年净亏损额为2180万元,2017年进一步扩大至1.664亿元。而到2018上半年,平台净亏损额达5.72亿元,经调整后为1.06亿元,亏损规模开始收缩。
参考360金融的收入与成本结构,市场营销与销售费用在支出中占比最高,这与平台处于扩张期直接相关。不过随着平台发展,该项费用支出占比已经从2017年的64%降低至2018年上半年的44.5%。
根据招股书的说明,新会计准则和老会计准则的差异主要是收入确认的差异,以360金融的情况为例:
新老会计准则项下净收入的差额,即可视为税前利润的差额,这个差额*(1-税率),可以得到新老会计准则项下净利润的差额。刨除费用差异,360金融新会计准则统计口径下2018年前三季度的净利润约为11亿元。
而关于未来如何提升盈利,360金融在招股书中的说法也很值得探究:
业务的增长加上商业模式中的经营杠杆运用,可迅速缩小净亏损,360金融预计在不久的将来将实现季度的盈亏平衡。通过较低的获客成本和逾期率、以及有规划、可持续的增长战略来实现有效地扩大业务规模,伴随着用户规模的提升,发展战略所需资金和运营利润的提升随之而来。
简单来说,它希望通过精准获客、高效运营、和有效风控进一步降低成本、提升效率、扩大规模,进而提升利润空间,这也是巨头系金融科技公司在推进业务时的普遍策略,即通过优化核心能力获得长期、可持续的商业回报。
以获客为例,招股书显示,360金融的累计借款用户中约有22.7%来自合作方360的渠道,背靠互联网巨头也让其在流量和数据上优势凸显。
根据招股书,360金融自成立到2018年9月30日的期间内的获客转化率高达53.1%,借款用户在获得授信后一年以内的授信额度使用率达186.7%(授信额度使用率指:某时期内用户使用授信额度与其所获授信额度的比率)。
而在资产质量方面,截至2018年9月30日,360金融促成贷款的M3+逾期率为0.6%,其中,由于欺诈造成的亏损率为0.2%,相比于其他同类平台也处于低位。
此外,根据Oliver Wyman公司报告,与其它一些在线消费金融公司相比,360金融的“连接”模式让它有更广泛、多元,相对低成本的资金来源。招股书显示,360金融的大部分合作金融机构为国有银行和区域性银行。
正好前几天写过微众银行,作为典型的“连接”型平台,微众很好地呈现了该模式的优势和势能。(传送门:《“鲶鱼”微众》)
3、金融生态
作为市场上为数不多的互联网巨头系金融科技公司之一,我们还可以从不同维度来考量360金融的前景和潜能。
如果参考其他巨头系金融科技公司,可以看到类似的发展思路,即以某个拳头产品切入市场、快速做大规模,进而叠加更长生命周期、更多元化的服务。同时,横向布局和拓展,建立自己的生态。
从C端业务来看,360金融还在逐步扩充场景方面的布局。360金融在招股书中强调,未来360金融将推出更多基于场景的产品,以满足海量用户的各种消费需求,现有用户的消费金融需求将助推产品发展。
一方面这更符合监管推动消费金融发展的思路,同时还可以更有效地控制消费金融业务的资金流向、管控风险;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加用户粘性,进一步完善和积累用户数据,为后续提升客单价、深度挖掘用户价值打下基础。
此外,随着线上流量红利的消逝,获客成本必将进一步抬升,长期来看,构建自己的场景和流量入口有助于优化成本和稳健发展。这一点可参考已经上市的乐信和趣店,尽管后者更“轻”,但从市盈率来看,前者却更加稳健和优质。
而在B端业务方面,随着监管政策不断向小微金融倾斜,持续加大对于小微企业融资的扶持力度。所以,包括360金融、蚂蚁金服、腾讯金融板块等也都在加大对于B端金融服务的投入和布局。
作为互联网巨头系金融科技公司中第一家冲击上市的公司,360金融到底会得到资本市场怎样的反馈,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