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贷款扶持政策是什么?我国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招工难、倒闭潮、“跑路”风波等等相继出现。然而,也有很多中小企业早早地通过创新驱动转型升级赢得了发展先机。因此国家为支持这类中小企业出台中小企业扶贷款持政策措施,并开展中小企业服务年活动,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但是这些新的政策和措施将为中小企业练好内功创造条件。那么,中小企业贷款扶持政策是什么?
首先,给您划分一下中小企业想要合法在银行进行贷款,中小企业贷款政策需要满足的条件有哪些:
1、企业成立的时间超过一年,而且现在处于盈利状态;
2、有良好发展前景,无不良经营行为或从业记录;
3、非信贷、担保类型企业;
4、资产负债率小于50%以下;
5、净资产大于总资产的50%。
接下来是中小企业贷款流程:
1、向银行提出申请,并且提交相关的材料
2、进行房产评估,贷前调查、审批;
3、审批通过,办理登记手续;
4、银行发放贷款;
5、借款人按合同按期归还贷款本息;
而且呢,小编提醒您中小企业贷款政策进行贷款的时候一定要带齐有关证件和所需要的材料,以免出现意外情况:
(1)、申请书 说明贷款用途、金额、期限、还款来源、还款方式
(2)、资金用途及还款来源证明 说明主要经营业绩和资金用途的经济合同,购销合同或其他经济、商务合同书
(3)、同意贷款决议 有效的股东会或董事会同意贷款决议
(4)、企业简介 说明历史沿革、管理层经验、组织结构(包括员工人数)、行业及市场情况、产品介绍、技术、资产总额、销售额
(5)、企业法人简历
(6)、财务资料
以上就是中小企业贷款政策的一些信息。中小企业在银行这里贷款,面临着一些信任危机。毕竟确实如此,一般中小企业的根扎的不像大型企业这么稳,所以在发展的道路上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这也是让银行很头疼的一点。但是,您要相信,只要抱有足够的诚意,和详细的申请材料,银行一般还是会给予放款的。
中小企业信贷风险成因及对策:
中小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小企业的困难不言而喻,中小企业的信贷风险不言而喻,笔者通过对省内某金融机构的31户、总计24460万元中小企业不良贷款调查分析,冀希以小见大,从中看出些许端倪。
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的表象
对31户总计24460万元不良贷款分析,归结为六类直接表象,分别按企业户数和金额计算占比。
一类13户,户占比42%;金额11404万元,金额占比46%,是中小企业跨行业投资失败后形成不良贷款。企业实际控制人把已具备一定融资能力的中小企业当做融资平台,尽可能地加大杠杆,尽可能地融取更多的资金,再把这些融来的有成本的资金投入到与中小企业自身经营无关的房地产、股市、典当、小贷、担保公司等其他行业,或直接从事民间借贷,从中攫取高额的利差。高收益伴随着高风险,一旦跨行业投资失误,直接危及中小企业自身贷款的安全。
二类6户,户占比19%;金额5417万元,金额占比22%,是中小企业短贷长投后资金固化形成不良贷款。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靠自身实力使产品换代升级有一定困难,但为提高竞争力,在自有资金不足情况下不惜举债进行技术改造,创新产品。眼下金融机构给中小企业提供的大部分金融产品是一年期内的流动资金贷款,中小企业便只能靠短期流动资金贷款来支撑上项目。贷款一年到期,企业靠项目自身创造的收益很难还贷,而贷款产生的现金流又被项目固化,一旦资金统筹不好,极易形成不良。
三类5户,户占比16%;金额2859万元,金额占比12%,是中小企业被应收账款拖垮的。
四类4户,户占比12%;金额2946万元,金额占比12%,是政策调整影响到中小企业的贷款安全。进出口政策、环保政策、安全生产政策、食品安全政策、产业政策等政策调整对中小企业的影响是致命的,一旦踏不准政策节拍,被淘汰是必然的。
五类2户,户占比7%;金额1117万元,金额占比5%,是中小企业主营业务经营不善形成的不良贷款。市场经济优胜劣汰,个别中小企业被市场淘汰亦属正常现象,这里不再赘述。
六类1户,户占比3%;金额717万元,金额占比3%,是中小企业给他人担保,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后危及自身的经营,进而形成不良贷款。
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的内因
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笔者主要归集为以上六种,其最直接的体现就是现金流断裂,背后深层次的原因值得挖掘。
一是融资过度是中小企业贷款出问题的最主要原因,正应了那句老话,不少中小企业不是被饿死的,而是被撑死的。中小企业拿到相对低成本且超过自身经营所需的贷款后急于寻找出路,一时控制不好投向,隔行如隔山,风险应运而生。
二是贷款期限错配制约了中小企业创新。中小企业创新技术,加大技术投入,本应大力扶持,关键是约定使用的贷款资金期限和实际使用的资金期限不合拍,这种期限的错配,不仅制约了企业的创新,甚至还会成为压垮企业的稻草,事与愿违。
三是应收账款居高不下,反映出中小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弱势地位难改,对下游客户回款风险估计不足。部分中小企业自身规模小,话语权少,与下游配套客户特别是大客户谈判时很难做到平等公正,为了业务发展,赊销产品,也不得不为之。
四是政策变化对中小企业经营影响很大。企业的发展同国家政策息息相关,国家政策的制定是一个复杂和长期的过程,出台时又具有某种突然性,制定的周期往往滞后于企业和行业的发展现状,给企业经营造成一定的决策盲区。
五是中小企业主营业务经营不善形成的风险贷款占比并不高。中小企业自创立发展到成功融资,是经过市场检验的,是拥有相对成熟的经营模式的,可见单纯的主营业务经营失误形成的贷款风险并不多,况且只是形成风险,并不是最终的损失。
未来中小企业信贷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着“三个并存”,即融资难与融资贵并存、融资难与融资过度并存、融资难与还款难并存。为减少信贷资源浪费,发挥有限的信贷资源作用,精准地落实今年“两会”提出的“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坚决防止向虚”的要求,建议如下:
首先是中小企业树立风险意识,提高自身抗风险能力。借债还钱,天经地义。中小企业借款之初要根据自身经营需求申请融资额度,未雨绸缪,做好还款规划。政策上紧跟国家的产业导向,经营上做精主业,提高主营收入,这才是企业持久发展的根本。投资时需谨慎,防止盲目扩张,持有适度的现金流,手中有粮,心中才能不慌。自身讲诚信,经营稳定,还款有保障,这样的中小企业融资不会难的。
其次是金融机构严格落实“三个办法一个指引”,特别是《流动资金管理办法》,科学地准确地测算贷款企业合理的流动资金需求,防范垒大户,防范盲目竞争,防范信贷资金避实趋虚,在防范中小企业过度融资的同时满足其正常的资金需求。从前面调查数据看,理想状态下如能有效地防范中小企业过度融资,则可避免约45%左右中小企业贷款风险。
三是金融机构要强化中小企业中长期贷款规模管理,贷款期限一般维持在二至三年,最长可达五年。中小企业要生存,要发展,要深化创新驱动,就要技改项目投入,就需要银行配套的中长期贷款。金融机构在准确评估的基础上更多地发放一些中小企业中长期技术改造贷款,该贷款期限和企业实际使用期限如衔接得好,可有效地防范约五分之一的中小企业不良贷款,可有效地减少中小企业使用“过桥资金”还贷,减少财务费用,减少运营成本,部分化解融资贵的问题,甚至还可能避免因融资贵而产生的社会问题。
四是帮助中小企业盘活应收账款。这里说的“帮助”更多的是营造一种环境,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金融机构充分利用人民银行的应收账款质押系统,在控制风险前提下,办理应收账款质押贷款。债务人特别是国有企业,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配合中小企业及金融机构办理保理业务。应收账款盘活对提高中小企业经营活力、清理三角债、重构社会信用具有重要意义。
五是加强贷后过程管理。中小企业贷款出现不良,也是个渐进的过程,金融机构应转变思路,改变重竞争、重营销、重审批的做法,加强贷后的过程管理。现在金融机构实现了贷款的监督支付,直接的贷款挪用基本上被杜绝,但间接的贷款挪用并不少见。间接的贷款挪用如贷后跟踪不到位,很难被发现,直接埋下风险隐患。贷后过程管理要适时评估贷款使用效果,贷款投放后没有如期产生效益,要么是贷款被挪用,要么就是经营恶化,应引起高度警惕。针对中小企业的经营特性,为中小企业量身设定灵活的还款期限和还款方式,贷款到期前及早提醒企业筹措资金,逐步积累资金,逐步缓释风险,仅靠到期一蹴而就地还款,不确定因素太多,出风险在所难免。
根据中小企业贷款扶持政策和优惠,只需满足其条件,即可享受。有句话说的好,“一个国家的经济要强大,不仅要有能走向世界的大企业,而且也要有成功的中小企业。”
以上内容仅为信息传播之需要,不作为投资参考,文中部分来源于互联网媒体。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