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刚毕业的小王每个月实际月收入仅3000多元,某信用卡中介小张帮她申请到额度20万元的信用卡。不久,小张又帮小王申请了额度80万元的信用卡。后来,在透支百万余元后,小王资金链断裂,本人的收入和家庭状况根本承担不起这么高的还款金额,严重影响了她的正常生活。
小王的实际月收入仅为3000元,而中介帮他申请信用卡额度远超其偿还能力。积累已久的消费欲如开闸洪水,一发不可收拾,最终,小王本人沦为“卡奴”,影响个人征信,而发卡银行也或将面临一笔烂账。
毫无疑问,小王要为自己无节制的超前消费买单,中介也扮演了极不光彩的角色,理应成为惩戒的对象。可是,我们还有必要解析一下发卡银行的不足之处。
信用卡高额授信、过度授信,一方面黑中介“钻空子”,另一方面,发卡银行为抢夺市场,拓展用户,激励消费,才故意高额授信的,在跑马圈地式发展中过度授信。这其实有给持卡人消费“挖坑”的嫌疑。诚然,发卡银行已经设置了信用和偿还能力的审核环节,可是,一些银行出于巩固、提升持卡率的需要,或者对申请信用卡的违规操作视而不见,或者自身故意提高信用额度——你敢花,我就敢借。
银行抢占金融消费市场的需求可以理解,但怂恿没有偿还能力的持卡人过度消费,对银行本身也未必就是件好事。一旦信用卡消费变成了坏账、烂账,银行也必然面对损失。就此而言,银行有必要从自身利益出发,严控信用卡债务风险,严格信用卡授信管理,规范收入偿债比例。
既然黑心中介能躲过银行的审查,帮消费者办理超额的信用度,这表明银行的信用度审核还存在漏洞。那么,发卡银行就要认真研究漏洞,建筑牢固的信用卡授信管理“防火墙”。再者,小王能申请到额度是100万的信用卡,这恐怕不是一家银行的信用卡,一个人在多家银行申请信用卡,这是否预示着,各银行之间并不存在信息共享?银行应引起重视。
发卡银行放松授信管理,看似是给消费者“挖坑”,其实也是给自己“挖坑”。好在,银监会注意到了这一现象,并出台了管理措施,一些银行也觉悟到信用管理的风险。可是,是否有银行后知后觉,放任、放纵黑心中介,无视信用管理漏洞呢?我们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