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银行正在成为这一波消费金融崛起和金融科技浪潮的收割者。
这是馨金融在此前反复提及的一个观点。理由无需再赘述,市场竞争、监管收紧都在利好他们的发展。在这条淘金路上,对于银行来说,像样的对手越来越少。
对手在减少,对队友的需求却在增加。随着银行零售业务的爆发、吃进更多市场份额、想要为用户提供更多个性化服务,围绕该业务线所需要的配套服务需求也在升级。
从结果上看,这样的发展趋势也为银行的服务提供商、合作伙伴们带去了不菲的利润。
最近,在翻看A股上市公司财报时,馨金融发现了一家名为“康旗股份”的公司。年报显示,2017年该公司营收19.87 亿元,同比增长98.5%;净利润2.99 亿元,同比增长175.1%。
而推动该公司实现业绩大涨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其主营业务——为银行的信用卡业务提供外包、增值配套服务,这一业务在2017年营收额达11.44 亿元,同比增长318%。
有意思的是,它在2010年登陆深交所创时,名字还是“上海康耐特光学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为树脂眼镜镜片以及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但根据其2017年报,康旗股份传统的镜片业务去年营收仅为7.96亿元,同比增长13.7%,远低于为银行提供配套电销业务的增速。
与此同时,该公司2017年年报中已经明确提出,公司战略定位为“大数据金融科技服务公司”,原本的树脂镜片业务只能算是主营业务之一。因为康旗股份在该领域的布局,多家券商给出的判断都是盈利能力提升,金融科技未来前景可期。
2、康旗股份在金融科技方面的布局时间并不长。公开信息显示,2015年底,该公司发布公告称,拟收购上海旗计智能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权,才开始了与镜片业务全然不相关的新布局。
旗计智能是一家为银行提供外包和增值服务的公司,彼时的主要业务是为银行卡商品邮购分期。不过随着业务的发展,逐渐向信用卡账单分期营销以及其他衍生服务提供整套解决方案转变。
换言之,平时我们接到的银行信用卡部门打来的电话,询问需不需要分期服务、可以提供分期优惠等等,有很大一部分是银行外包给这类公司做的,根据其促成业务的笔数和规模,公司会从中抽取一定的佣金比例。
从公司不同产品的营收状况来看,商品邮购分期业务依然是最主要的收入来源,但是信用卡账单分期、服务权益分期(酒店、住宿、商旅、运动等高端消费权益)等业务的占比在2017年都有显著的提升。
截止到目前,其服务的客户包括平安银行、邮储银行、民生银行和中信银行等超过50家大型股份制银行及城商行、农商行。
随着近两年银行不断加大对于零售业务的投入,信用卡业务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爆发,各大银行的信用卡发卡量、营收、利润规模都在高速增长阶段。
相应地,从康旗股份的年报来看,其金融业务的营收在2017年增速超过300%,在总营收中的占比从2016年的27%增长至2017年的57%,成为公司最主要的营收来源。
尽管这其中与2016年的并表时间较短有关,但是从单季的营收与利润比较来看,增速依然不低。
康旗股份在2017年年报中提到,公司具有核心的大数据能力、产品开发能力、以及电话营销服务能力,根据自建的大数据分析应用模型对客户消费行为数据进行筛选、分析、归类之后,设计不同的营销方案,有针对性向用户推荐分期业务。帮助金融机构达成交叉营销、促进客户消费的目的,并为银行创造更多中间业务收入。
基于大数据能力,康旗股份还收购了一家以航旅数据分发业务、软件开发业务及为金融行业(包括银行、互联网金融)和征信机构等提供征信数据服务为主营业务的公司敬众数据。
3、“未来五到十年,零售银行对于银行业的利润贡献会超过50%。”这份麦肯锡在去年年底发布的报告中提到的观点正在逐渐成为现实。
摊开各家2017年报来看,2017年平安银行零售业务以24%的资产占比,贡献了44%的收入与68%的利润;招行的零售金融业务税前利润475.95亿元,占本公司业务条线税前利润的56.52%。
除了招商、平安、兴业、浦发、光大等等这些原本就在零售业务方面投入较大、业务形成规模的银行之外,一些中小银行、城商行、农商行以及新型的互联网银行,同样想要踏准这一波零售业务爆发的节奏。
一个行业的繁荣,有时候不仅要看到底有多少淘金者浩浩荡荡而来,也要看有多少“卖水人”愿意提供相对应的服务,以及能从中获得多少利润。
今天还看了另外一家A股与新金融相关的上市公司的财报,一个很深刻的感受在于,这家公司愿意投资的公司同样主要以提供2B服务为主,为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还有移动支付行业提供配套设施与解决方案,我们可以改天再专门聊聊。
像康旗股份这样的公司,只是大趋势下的一个缩影而已。
银行发力信用卡、掘金零售业务,成为了这一波消费金融浪潮中的“淘金者”。与此同时,或许也拯救了一批迷茫不知该走向何处的“卖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