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加速融合、支付方式发生巨大变化的背景下,银行卡产业正在加速数字化转型。9月23日,中国银行业协会(以下简称“中银协”)发布的一份报告中指出,2019年以来,中国境内受理端商户数与POS机数“双降”,银行卡产业支付结算、客户服务、产品形态等方面均向智能化、电子化、无实物化方向集中。分析人士指出,线上化趋势也为区域性中小银行带来机会,未来数字化转型更好的银行将脱颖而出。
中银协9月23日发布的《中国银行卡产业发展蓝皮书(2020)》(以下简称“蓝皮书”)显示,国内受理端移动化和智能化程度快速提高,截至2019年末,中国境内受理商户累计2363万户,同比下降13.5%,POS机累计3089.3万台,同比下降9.5%。
与此同时,2019年,银行卡产业人均持卡量不断增长,银行卡交易笔数大幅提升。截至2019年末,银行卡累计发卡量85.3亿张,当年新增发卡量7.0亿张,同比增长8.9%;全国银行卡交易金额822.3万亿元,同比增长4.1%;交易笔数3219.9亿笔,同比增长53.1%。
蓝皮书指出,今年以来,银行卡产业加快业务创新与线上化转型步伐,相继推出数字银行卡,突破了传统有形介质和支付场景的局限。8月15日,百信银行联合百度发布了首张基于虚拟发卡系统的数字银行卡“百度闪付卡”。随后,中国银联又在8月底发布首款数字银行卡——银联无界卡。
“但银行目前依然没有突破信用卡新卡激活必须线下面签的限制。”信用卡行业资深研究人士董峥指出,过去要求银行亲访、亲签、亲核,是为了解决客户身份识别问题,现在伴随人脸识别等技术手段的发展,这一目的可以通过线上达成,同时,银行信用卡一大竞争对手——互联网平台信用支付类产品是无需面签的,这也使得银行这一环节的获客处于劣势。
他表示,随着银行卡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发展,银行发卡和催收的区域限制大大解除,给一些区域性的中小银行带来了机会,如果未来进一步实现远程面签,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做得好的中小银行将更有机会通过差异化竞争和精准营销来实现“弯道超车”。
风险管理方面,截至2019年末,银行卡未偿信贷余额7.59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0.8%;银行卡欺诈率为0.87BP,连续两年下降,且呈现由传统的线下渠道快速向移动互联网渠道和境外迁移的态势。蓝皮书显示,在大数据、云计算等金融科技手段的驱动下,银行卡产业各方积极构建智能风控新模式,不断优化潜在风险群体的识别模型精准度,加强管理机制和风险监测系统建设,风险管理水平和效率持续提升。
蓝皮书认为,未来,中国银行卡产业将专注以客户为本,在发展普惠金融、防范金融风险、建设支付场景等方面持续发力。一是增强金融服务普惠性,研发与推广更接地气的银行卡产品与服务,加大账户管理、风险预警、征信评级等方面的运营力度;二是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继续加大对违规、违法、欺诈等风险行为的防范力度;三是深化支付场景建设,紧密契合客户需求,积极为个人客户、小微企业、集团商户提供支付结算、财务管理、交易监控、资产生息等多方位整体化金融服务。
普华永道金融组合伙人胡亮表示,银行业不断推动数字化转型,也是为了改善银行卡、财富管理等业务的用户使用体验,随之而来的结果就是,未来更多的交易将会流向数字化转型比较快、比较成功的银行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