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原包商银行改组工作的逐步推进,今年5月25日,蒙商银行正式对外营业,同一天,徽商银行四家异地分行也正式对外营业。
当所在公司经历大变局的情况下,身处其中的员工,又会面对怎样的情境呢?近日,原包商银行、现蒙商银行部分外包员工,向行长助手独家披露了他们被辞退的过程。其中,较低的补偿标准,让他们着实难以接受。据称,他们这个群体目前有超过700人。
等待约一年被辞退
根据知情者李娟反映,随着2019年5月包商银行被央行、银保监会联合接管,至当年11月2日,包商银行消费信贷业务被按下了暂停键。作为包商银行消费信贷业务外包员工中的一员,李娟被安排从事该行信用卡业务,原消费信贷部门和信用卡部成立了一个综合部门。“原先的薪酬支付模式是,先由包商银行支付给劳务派遣公司,再由劳务派遣公司支付给我们。”
李娟表示,当时用工方承诺,后续会上线消费信贷“新业务”,让李娟他们这些原消费信贷外包员工“先耐心等一等”。于是,李娟接受安排,开始从事包商银行的信用卡销售工作。
进入2020年,突至的疫情让李娟放了两个月的假。等今年4月返工上班的时候,包商银行一轮重要变革也即将展开。
4月30日,包商银行改组靴子落地。当天,包商银行官网对外发布《关于蒙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设立的公告》。公告称,经银保监会批准,由存款保险基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厅等共同发起设立蒙商银行。包商银行总行及内蒙古自治区内各分支机构的相关业务由蒙商银行承接。
随着蒙商银行成立,李娟等外包员工也被告知,让他们先做蒙商银行的信用卡业务。“当时用工单位跟我们说,相关人事手续正在办理之中。”对此,李娟也表示理解。
让李娟万没想到的是,10月12日,用工单位通知他们,要在10月31日与他们解除劳动合同。“合同到期的解除劳动合同,合同未到期的协商解除劳动合同。很多主管级的外包员工也被‘一刀切’了。”李娟告诉行长助手,现在跟她境况类似的原包商银行外包员工,全内蒙地区大约有超过700人。“因为合同是两年一签,其中很多人的合同都没有到期。”
赔付标准引争议
据悉,此次李娟被提前解除合同,到手补偿金只有约7000元。这个补偿金是如何计算出来的呢?李娟称,是按照他们之前12个月的平均月工资,乘以他们服务的工龄。此外,用人单位还将为李娟等人多交一个月的社保。
李娟表示,对于这样一个赔付结果,他们非常不满意。在过去12个月的时间里里,因受疫情的影响,且原先消费信贷业务无法进行,他们的薪酬一直维持在很低的水平,“原先基本工资就很低,主要靠绩效”。李娟甚至称,今年上半年,他们中的有些人月工资扣税后,到手只有约48元。
“这么说吧,此次赔付标准中,前12个月的平均月工资大概是1800元。”另一名知情者李海告诉行长助手。李海表示,包商银行原消费信贷部门,大约成立于2013年,“好的时候,加基本工资带绩效,月薪能拿到1万多到2万”。李海说,有些(外包)员工甚至是工作了七八年的‘元老’了,“但即便是这个级别的员工,此次到手补偿金也就2万元左右。”
李娟、李海均表示,自10月12日相关解聘通知下发后,他们这700余人曾选派代表与用工单位进行对话,彼时劳务派遣单位曾派人与他们通过视频会议的方式进行谈判。“我们当时提的诉求,他们至今一条都没落实。”李海有些气愤地表示。
“我们的要求真的不高,就是希望以2019年的平均月工资为基数进行补偿,因为过去12个月的薪酬状况整体是非常态的、过低的。”李海如是告诉行长助手。
中年危机与再就业的迷茫
在讲述自身遭遇的过程中,李娟有些忧虑地表示,她今年有37岁了,突然失去工作,让她背负了巨大的压力。“感觉过了35岁,再找工作就太难太难了。”李娟说,她现在上有老人要照顾,下有孩子要上学,区区7000元的补偿金,让她今后该何去何从?
李娟也做了个大致的统计,在此次被辞退的700余人中,接近九成超过30岁。“这些人很多都是老员工,也都是有家有室的。”再就业对于这个群体来说,也是压力颇大。
针对上述一系列情况,行长助手联系了蒙商银行办公室,对方表示对相关情况不了解,让行长助手发传真至一个号码。直至发稿,相关函件仍未发送成功。就李娟、李海等人的遭遇,行长助手也咨询了律师。
律师表示,用人方的补偿方案,于法来说似无太大不妥之处。对此,李娟认为,他们这个群体中的不少人认为,用人单位是为了降低补偿标准,“之前故意晾着我们。”过去约一年的时间里,不仅有疫情和业务受阻的影响,他们中的一些人已经被“降职、降薪”。
有原包商银行员工告诉行长助手,随着蒙商银行接手包商银行总行和内蒙古区内业务,前者已彻底成为立足内蒙的地方性银行。“不要说外包员工了,蒙商总行目前的正式员工还要继续分流,人太多了,现在的体量不需要那么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