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去年一年的蛰伏,2014年上半年,外资行打了一场翻身仗,一反去年业绩普遍下滑的惨淡景象,成功逆袭。从已发布的半年报来看,东亚银行、恒生银行、星展银行、渣打银行等外资行中国内地业务的税前盈利增幅均十分突出,普遍达到了两位数的盈利增速,扭转了颓势。有分析认为,业绩的飘红,与外资行一系列新业务的增长带动有直接关系。同时,部分外资行利用人民币国际化等市场机遇,积极拓展跨境业务,并根据中国区经济环境变化适时调整经营策略,也推动了其盈利的增加。
上半年业绩大逆转
外资行进入中国已经十年有余,曾被寄予挑战中资行的厚望,但经过前几年的飞速发展,近年来却略显颓势,业绩增速和在华市场份额不仅停滞不前,甚至出现了下滑的趋势。统计显示,2013年纳入统计的14家主流外资行中,71%的银行业绩同比下滑,仅有澳新中国等4家的净利润同比增长。
但是从已经发布的多家外资行今年半年报来看,其上半年在华业务表现急剧反转,多家外资行在华业务税前利润同比增长超25%,其中增幅最高的超过100%。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渣打银行在中国内地的收入同比增长15%至5.15亿美元,税前利润增长65%至1.93亿美元。渣打银行称,虽然中国经济放缓,但企业客户的业务活动仍非常活跃,跨境人民币和贸易业务也稳步增长,中国内地仍是对集团收入贡献最大的地区。
同时,汇丰银行在内地的自身业务税前利润实现同比增长64%。“虽然该业绩数字包括汇丰中国、恒生中国、汇丰村镇银行、合资的保险和基金公司在内,但是汇丰中国占主要比例,增速也基本反映汇丰中国的业绩增长情况。”该行相关负责人表示。
其他几家大型外资行的业绩表现同样不俗。2014年上半年,恒生银行在内地的税前净利润同比增长26.4%,星展银行剔除香港外的大中华区的净利润同比上升176%,华侨银行整个大中华区的收入同比增长101.18%,税前利润同比增长225%。
母行在香港上市、拥有网点超过100个的东亚中国也备受关注,上半年税前盈利同比上升25%至15.4亿港元。该行称,中国政府为调整经济结构而实施了一系列宏观政策,为了应对这些政策对银行经营环境的影响,东亚中国采取了审慎策略,贷款和存款与去年底相比仅温和增长了2.2%和2%,贷存比维持在68%,成本收入比率同比下降了2.5个百分点至55.3%。这些变化主要是由于该行放慢网点拓展并实施成本控制所致。
外资行上半年业绩表现,与去年形成了鲜明对比。数据显示,2013年上半年,恒生银行在中国内地业务的表现不佳,其总客户贷款增加16.8%,存款较前一年底上升11.6%,但是净利息收入下降21.6%,其在内地业务的营业利润同比下降35.2%。当年东亚中国的净利润为8.65亿港币,比2012年下半年上涨28.4%,但是同比却下跌了10%。
当然,上半年外资行并非完全顺风顺水,包括也受到了信贷风险的冲击。例如今年上半年在中国发生的大宗商品抵押融资欺诈,导致渣打银行的风险承担增加;另外,东亚中国上半年的资产质量也面临不小的压力。
监管标准趋同外资行“非主流”地位将终结?
近日,银监会发布《外资银行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其中,最大限度缩减行政许可范围,简化行政许可程序,同时,进一步统一中外资银行市场准入标准。不过,有专家指出,尽管中外资银行的监管趋同化,但是外资行在短期内的经营和业务风格或难有大的改变。
对于此次修订《办法》的背景,银监会有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国务院加快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先后公布了若干批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为及时体现监管政策的发展变化,依法审慎开展外资银行市场准入工作,银监会对《外资金融机构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进行了修订,并与《外资银行管理条例》相衔接,将其更名为《外资银行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
银监会表示,《办法》遵循中外资银行监管标准保持一致的原则,在许可条件和程序上最大限度与中资商业银行保持一致。
具体来看,银监会取消了关于外资银行在所在城市一次只能申请设立1家支行的规定,支持风险管控良好、经营稳健的外资银行通过新设分支机构增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优化区域布局。同时,取消了支行营运资金的最低限额要求。
据了解,在外资法人银行注册资本要求上,《办法》沿用了现行《商业银行法》和《外资银行管理条例》的规定,将外商独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10亿元人民币或等值外汇的规定补充纳入《办法》。
此外,银监会最大限度缩减外资行行政许可范围,简化行政许可程序。而在资本补充方面,《办法》也纳入了外资法人银行发行债务和资本补充工具的有关规定,持外资法人银行拓宽资本补充渠道,相关条件、程序与中资商业银行保持一致。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指出,目前外资银行在国内市场的份额占比较低,但这不是限制的结果。无论中资还是外资,国有还是民营,在政策、法规上都应该一视同仁,营造良好的竞争环境,进一步统一中外资银行市场准入标准势在必行。
事实上,外资行入华已经十年有余,一直处于尴尬的“非主流”境地,发展步履维艰。
此次《办法》的下发会为外资行在中国的发展带来实质性的转机吗?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总体来讲,内外资银行监管将逐步均等化。同时,外资行在经营、业务风格方面预计不会有太大的变化,还会保持现在状态。
他指出,在资本补充方面,相对来说对外资行的发展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但因占比份额小,要快速发展也很难。内外资银行要求逐步统一,为外资银行创造好的条件,但不会导致市场份额出现根本性的变化。
从外资银行来看,其风格不是追求短期利润,相对比较稳健。外资银行的不良比较低,资产控制比较好,综合这些特点,外资行在经营、业务风格方面预计不会有太大的变化,还会保持现在状态,但会比以前快一些。
新业务带动业绩增长
受利率市场化趋势下息差缩小的影响,中资行资产管理的压力不断增加,外资行同样不可避免。但在一系列新业务增长的带动下,外资行受到的冲击显然没有中资行那么明显。
半年报显示,受新业务的带动,东亚银行和恒生银行的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均获得可观增长。其中,东亚中国上半年企业银行的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同比上升37.5%。为了提升业务发展潜力,该行将业务重点从扩大贷款规模转移至协助客户安排离岸贷款。此外,该行为担保客户离岸贷款而开立的备用信用证余额较去年底大幅增加了77.9%,带来了丰厚的手续费收入。东亚银行副行政总裁李民斌表示,东亚中国会继续发展离岸融资业务。
此外,恒生中国的净服务费及佣金收入上升35.9%,一是由于该行拓展贸易相关业务;二是理财产品销售也成为上升的突破口。
跨境业务也给银行创造了新的发展机会。据悉,随着人民币国际化,很多中资企业利用自身的信用担保、人民币存款,然后在外资行开备用信用证,支持其在海外的融资需求。比如,东亚中国上半年所开立的,以东亚香港及海外业务部门为受益人的备用信用证余额比2013年底增加77.9%,带动企业银行业务的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增长37.5%。
从上半年外资行的业务拓展情况可以看出,在贷款增长受制于风险偏好的情况下,银行的收入来源更多地瞄准非信贷类业务。今年4月,恒生中国针对在内地和香港均有理财需求的客户,推出了“优越理财中港通”计划,同时,该行继续投资于直接销售渠道,包括电话服务中心、网上银行和短讯服务,以提升客户体验。今年4月,东亚中国宣布与第三方支付公司盛付通合作,成为后者的备付金存管银行,开展跨境电子商务人民币支付业务,拓展银行的结算业务。
“人民币利率及汇率将市场化加快推进,外资行利用在境外市场的网点和成熟的跨境融资、交易优势,力推帮助企业客户开展跨境融资的新产品和服务赚取手续费和佣金,将成为外资行拓展业务的一大优势。”某外资行高管预计。
对此,普华永道中国银行业和资本市场部主管合伙人梁国威表示:“中国经济波动对外资行的业务影响并不会太大,因为其对风险的控制比较仔细,他们在可能出现高风险点的业务涉及并不多。当前,外资行更看重的是跨境贸易所带来的业务机会。”
实际上,外资行本身的业务结构,在开展跨境业务上就享有优势。“目前在华外资银行总资产的市场份额仅占1.6%,但是表外业务部分市场占比达到12%,”表内+表外“比为5%左右。外资行表外业务主要体现在贸易融资、信用证、环球市场业务等方面,这说明外资行的优势在于跨境融资、环球市场工具等方面。”恒生中国副董事长兼行长林伟中表示。
除了这些新业务带来的增长之外,传统的贷款业务也保持了正常发展,这也成为支撑外资行业绩的原因之一。“我们上半年的贷款利息收入增长12%左右。”上海一家大型外资行人士表示,目前的经济疲软对中小企业的贷款需求、安全冲击更为明显。“而大多外资行的客户结构有所不同,客户是以大型国企、民企或者跨国企业为主,这类企业的海外布局需求或资金计划的安排,受国内经济的影响不大。”他说。
业务的向好发展背后,是市场环境的潜在推动。有分析称,外资行的优异表现,与国内出现的“钱荒”有直接关系。“虽然二季度资金面有所宽松,但监管部门一系列整治影子银行、非标资产的政策以及”钱荒“后遗症,使得市场各家机构对资金面宽松仍然保持谨慎态度,也愿意以较高的成本拆入资金,最终上半年的收益率曲线超出年初预期。”上述分析人士表示。
而受益于资金面紧张的获益在外资行2013年年报中就有体现。外资行2013年年报中以买入返售为主的同业资产科目中,大多都出现了较为迅猛的增长,其中净利润增长靓丽的摩根大通银行、德意志银行的同业规模接近或超过同期的贷款规模。
积极布局人民币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利率市场化等金融市场相关改革的持续推进,推动了外资行业绩飘红,也让他们看到越来越多的业务机遇。受人民币相关业务带来的盈利增长驱动,汇丰银行、渣打银行、恒生银行等在华主要外资行在2014年中报发布时,纷纷表达了就上述相关领域进一步在中国内地投放资源的意图。
目前,汇丰银行在人民币服务市场占据主要地位,其在中国香港地区、上海地区、英国伦敦地区及新加坡地区等主要人民币结算地的业务非常活跃。“我们对人民币产品的投资,获得德国地区、美国地区及中国内地的大型城市群的投资支持。前者连接贸易与资金流,而后者则蕴含充裕的国际收入。”汇丰控股集团主席范志廉在半年报中称,“相信这项投资能够促进利润增长,从而增加对股东的派息。”同时,他还表示,环球贸易及融资、资金管理、外汇及人民币服务,将是未来三年优先投资的重点。
渣打银行在中报里也将“人民币国际化”视为三大业务主题之一。半年报显示,渣打银行成为首批人民币对英镑直接交易做市商,成功参与首批苏州工业园跨境人民币贷款业务,并携手客户在上海自贸区内率先开展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业务。
不仅如此,恒生银行也积极布局人民币业务。今年6月,恒生银行在香港首次发行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反应良好,获不同类别的投资者认购,成功集资人民币10亿元。恒生银行称,该行环球银行业务将继续与恒生中国紧密合作,促进人民币相关服务包括存款、贷款及贸易融资,以把握开放人民币业务,以及前海、横琴新经济区和上海自贸区发展带来的机遇。
有业内人士表示,未来随着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人民币国际化、利率市场化、资本账户开放的持续进展,外资行将加大在中国内地的布局投资。
近期,多家外资行普遍预期2014年中国内地经济增势良好,且将继续领导亚洲经济稳步增长,汇丰控股等外资行表达了其“继续投放资源推动内地业务发展”的意图。
汇丰控股称:“我们的优先策略仍然是善用国际网络联系各地客户,而凭借资本雄厚和流动资金充裕的优势,协助客户拓展业务及实现理想,从而扩大汇丰的市场份额。”至6月末,汇丰银行在中国内地共有167个网点、24个村镇银行网点。
而渣打中国首席执行总裁张晓蕾则表示,随着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人民币国际化、利率市场化、资本账户开放的持续进展,渣打将在中国持续投资,进一步扩展服务网络。
花旗中国相关负责人也指出:“花旗始终对中国的前景充满信心,2014年花旗将专注于执行在中国的既定策略,积极抓住全球化、城镇化和数字化的时代机遇。与此同时,花旗也将一如既往积极参与中国的金融改革,为本地银行业与金融业的发展繁荣贡献一份力量。”
下半年业绩增速待观察
随着金融改革在中国的持续推进,外资行在中国的发展也开始迎来更多的机遇。比如,2013年下半年,有关部门宣布了一系列的金融改革措施,包括进一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计划、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的一些新举措以及建立上海自由贸易区。
“所有这些改革措施对于在中国运营的外资银行而言均是利好消息。任何打造一个更加开放、透明和较少监管干预的金融市场的举措都会受到广泛的欢迎。”安永大中华区金融服务部审计服务主管合伙人蔡鉴昌说,“不过,对于外资银行来说,其所能获得的好处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这些变革的范围、相关解释、实施时间及具体实施情况。”
尽管态度乐观,外资行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上半年安永发布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复杂的监管环境仍然是外资银行的一个主要关注领域,众多的规章制度以及持续的资本和流动性约束对外资银行构成了阻碍。受访外资行表示,希望看到主要监管法规方面的重大改革。
该报告同时也指出了外资银行在中国具挑战的环境中所面临的技能短缺及人才管理问题。公司银行部门的对公客户经理、法律合规人才以及风险管理人才在需求最大的17个银行职位中占据前三位。
事实上,近年来,外资行在中国大陆的市场份额停滞不前,一直是各方讨论的焦点。中国刚刚加入世贸组织后的那段时间,人们还在担心外资银行会抢占中资银行的市场份额。然而,根据中国银监会的统计,自第一批外资银行在华成立8年后,2012年外资银行仅占银行总资产的1.82%,目前该比例还处于下降趋势。从其他国家看,外资行占巴西银行总资产的22%,墨西哥的75%,印度尼西亚的32%,俄罗斯的12%,韩国的19%,以及平均占经济合作及发展组织国家的12%。此外,中国还落后于其近邻国家。
“外资行虽然进驻中国已经有十几年的时间,但市场份额还是停留在2%以下,显然没有得到大陆市场的认同。”同样是“外资行”的台资银行—富邦华一银行行长詹文岳认为。
=相关新闻推荐=
编辑推荐:信用卡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