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智库首席经济学家 王言殊
经济学有个墨菲定律,大意说老担心正在朝地下掉的蛋糕是奶油那一面着地,往往就是如此,事实让你“心想事成”。中国银行卡产业在九月中旬,正在验证墨菲定律的准确性,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美国贸易代表罗恩•柯克15日在本土宣称,该国已向世界贸易组织提出两项针对中国贸易纠纷案的磋商请求,其中一项就是关于美国电子支付服务供应商在中国受限案。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援引彭博新闻社报道,今年3月VISA、万事达和运通,三家同属美国的跨国信用卡公司结成同盟,试图通过美国世界贸易组织(WTO)贸易代表对中国限制其在华商业发展的行为提出抗议。由于各自表述,自说自话,未能达成一致利益诉求,“同盟军”瓦解成鸟兽散。申诉“未遂”事件不能说都是输家,惟一的赢家是三方的律师,他们收取了不菲的律师费。
1985年中国第一张银行卡就是中国银行发行的VISA卡,彼时VISA等在中国开始“传经”、“布道”,如果说将银行卡产业链条上的发卡机构、收单机构、商户串联起来的有个导体,那就银行卡组织,它担当起清算、转接职能,2002年中国银联的成立让VISA等与清算、转接绝缘。VISA对于银联,恨得牙痒痒。VISA在中国境内无法染指清算、转接。在境外,VISA想占得一丝一毫便宜未必会来得轻松。与银联联姻产物——“银联•VISA”双标识卡,由于银联采取了免收货币转换费等价格策略,吸引这些双标识卡持卡人在收银员“走银联路由”还是“走VISA路由”的提示下,受利益驱动,毅然决然选择前者。
今年5月底,VISA透过北京一家晨报施放烟雾:自8月1日封堵“银联•VISA”双标识卡在境外的交易路由。VISA很纠结,一会儿强调“谁的卡片谁转接”的游戏规则,一会儿欲言又止说“从未”封堵,亦敌亦友,将银联在自己心中树着两块靶子,变着心态开练。
居于全球电子支付的老二,万事达可谓前有堵截,后来追兵,VISA业务发展像横亘在它面前的珠穆朗玛峰,银联则借助中国经济增长的浮力,水涨船高,紧追其后。万事达不愧为识时务之俊杰,倒戈与中国银联拓展网上支付业务。公司都是逐利动物,何必与钱结仇?
更为甚,上周万事达发布研究报告,高调预测10年后中国将有9亿张信用卡投入使用,届时中国将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信用卡市场。对于中国发卡机构的信用卡业务收入、利润,万事达的预测更加大胆,诱人,到2025年中国发卡机构的信用卡业务收入将增长20倍,利润亦将增长30倍,分别达到约1050亿美元和340亿美元的水平。
一边厢万事达“实话实说”,另一边厢VISA“破釜沉舟”,借助美国政府力量,向WTO对中国提起诉讼。又一起陈旧而无新意的国家诉讼大戏,即将拉开帷幕。
VISA心里也有一个小九九。它的研究表明,银行卡业务创造巨大价值,尤其是信用卡POS消费最为显著。在降低成本方面,每转移500亿美元的柜台交易至ATM,意味着降低了8亿美元处理成本;每转移500亿美元的柜台交易至POS消费,意味着降低了10亿美元成本。
在创造收入方面,每转移500亿美元的交易至POS消费,意味着创造了3亿美元消费回佣收入(假设POS消费平均回佣收入为0.6%);每转移500亿美元ATM交易至POS消费,意味着创造5亿美元零售业务利润。
显而易见,POS消费创造价值最为显著。2005年至2007年中国境内商户平均结算手续费率从0.4%下降到0.31%。美国商户平均结算手续费率1.75%,市场高度发达国家普遍为2%-3%。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VISA不满足于从双标识卡收取品牌费等费用了,它要做中国市场清算、转接的参与者,只有这样,才能拉高商户结算手续费率,攫取POS消费创造的更高商业利益。
VISA纯粹商业行径在无意识中迎合了美国议员,用一张方寸银行卡抚慰他们的金融危机后很是受伤的心灵。美国议员们抑或担心,银联牵动中国银行卡产业走向世界,无疑成为美国金融霸权的眼前大患。
有证据表明,英国、法国、德国、西班牙等国银行卡市场中,VISA等位居主导地位。日本奋斗若干年,自主银行卡品牌JCB也只尾随VISA等美国品牌其后。中国银联除了牢牢巩固本土市场,同时全球扩张的步伐愈发加快,中国银行卡产业比美国晚生30年,但中国银联将后发优势几乎发挥到了极致。既生瑜,何生亮?美国及VISA警惕中国银联就是可以理解的条件反射了。
美国及VISA最大的担心是向WTO提起对中国的起诉失败,它们是否正在蔑视墨菲定律的准确性?我们拭目以待(敬请读者关注《十评电子支付引发国家诉讼之二:VISA对银联苍蝇叮上了无缝的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