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银行五年路
2014年3月,原银监会正式启动民营银行试点,从那之后截至目前为止,其已获批开业的民营银行达17家。回顾过去5年民营银行的发展过程,民营银行已摸索出了适合各自发展的经营路径,并陆续实现盈利。不过,管理层频繁离职、资产负债业务发展受限等问题依然困扰着民营银行。近期,监管层频频提及民营银行的重要性。未来民营银行如何打开市场?如何平衡股东与银行之间的关系?发展瓶颈如何突破?在民营银行获批五周年之际,多家民营银行高管受到采访,共同剖析民营银行当前发展困境,寻找高质量发展路径。五年来,民营银行通过特色化定位、差异化竞争,已发展成为我国将金融市场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政府工作报告》(2019)提出,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导向,改革优化金融体系结构,发展民营银行和社区银行。
“加强对中小微民企金融服务,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此背景下,普惠金融也被提升到银行业战略高度,这对于在成立之初就将业务定位聚焦于服务小微、个人、“三农”等普惠金融领域的民营银行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经过5年的发展,民营银行现状如何?在发展过程中受到哪些限制?又如何突破限制实现自身发展?针对上述问题,近日专访了江苏苏宁银行董事长黄金老。
“服务中小微民营企业,发展普惠金融,这既是政府对我们的期望,亦是我们必须坚守的生存之道。”黄金老认为,民营银行作为新生金融机构,必须发挥两方面的“基因”优势,一是民营企业的“基因”。要依托股东生态圈的资源禀赋,聚焦发展特色业务和市场缝隙业务,致力为民营小微企业提供更多、更合适的金融服务。二是科技创新的“基因”。科技创新是民营银行的生命线和驱动力,要走出有别于传统银行的差异化、特色化发展之路,就必须勇于探索,用金融科技打破行业边界,打造新型银行。
科技创新驱动
《中国经营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发展社区银行和民营银行。你认为民营银行在发展中有哪些困境? 需要哪些政策支持?黄金老:民营银行作为我国金融改革的产物,承担着引入差异化的业务模式,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支持小微、个人等长尾客户群的责任,以及发挥“鲇鱼效应”促进银行体系服务效率提升的期望。自成立以来,一直得到各级政府、人民银行、监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有力指导,为民营银行的业务快速上轨道、形成竞争力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当然,由于我们的发展时间还比较短,不管从业务规模、社会知名度,还是从产品影响力、客户基础等方面,我们与传统大型银行都存在较大差距。但这既是我们的弱点,也是我们的机遇,我们更小也更加灵活更加没有负担,在当前的经济金融变革的背景下,更容易抓住机会,轻装上阵,更可能实现弯道超越。在政策上,我们希望能够继续在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方面给予我们扶持,帮助民营银行渡过艰难的创业期。
《中国经营报》:在服务民营、服务小微方面,贵行如何发挥自身优势?
黄金老:一是精准定位,差异发展。比如苏宁银行在设立之初就确定了普惠金融的发展方向,与传统银行差异发展、错位竞争。一方面,明确不涉足政府融资平台、房地产等传统银行集中领域,将更多资源聚焦民营企业、小微企业等传统金融服务薄弱领域。另一方面,确定企业户均授信额度不高于100万元,相比较国有大型企业,该授信额度更适合规模相对较小的民营企业。
二是创新业务模式,实现“敢贷、愿贷、能贷”。围绕普惠金融的业务定位,苏宁银行专门组建小微审批团队,改造信用评价模型和信贷审批流程,实现快速、规范、专业的流水线审批操作,提高审批效率。具体表现为,在信息收集方面,苏宁银行与各类平台/场景合作,基于合作方提供的数据和外部采集数据,运用大数据技术,建立全新的客户评价体系;在融资担保方面,充分发挥业务订单、应收账款、存货、预付款、知识产权等增信作用,为企业经营周转提供信贷支持。
三是科技驱动,精准服务。苏宁银行将科技创新作为业务发展的引擎,通过对生物特征识别、大数据风控、物联网、区块链、金融AI、金融云等技术的运用,攻克小微金融领域难题。比如在供应链金融方面,在供应链金融领域已经开发了区块链信用证、区块链+物联网动产质押融资平台、区块链福费廷、区块链+物联网汽车库融等多项业内领先金融科技产品,助力解决供应链金融领域痛点。在风险防控方面,我们开发了“区块链黑名单共享平台”,也已被央行列入首批金融科技应用试点。苏宁银行的科技人才超过50%,已经申请20余项金融科技专利,通过将金融科技与金融业务紧密融合,化解金融服务堵点,缓解金融服务痛点,真正为民营、小微企业提供贴心服务。
深耕股东资源
《中国经营报》:民营银行作为金融行业的新生力量,如何在激烈竞争中突破重围?黄金老:第一就是坚守普惠金融定位。发展普惠金融,服务民营经济,是党和政府对民营银行的要求和期望,也是苏宁银行的初心和战略。作为一家民营银行,我们与民营企业同根同源,这是民营银行的“基因”优势,我们必须充分挖掘和发挥这一优势,将业务重心放在民营、小微、普惠等传统金融支持的薄弱领域,坚持寻觅市场的缝隙业务,优先将信贷资源投向具有高成长性、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民营企业。第二是坚持科技创新驱动。金融业态不断进化,新技术始终贯穿其中。这几年来,金融科技重要性凸显,从金融架构、交易、风控、媒介、交互、场景、生态、角色、体验等各个方面再造金融业态,技术驱动银行成为“全连接银行”,更好连接互联网、物理世界、普惠人群、同业机构,将电子账户、交易银行、理财、融资服务前置客户,使服务形态具备高弹性,适配各种线上线下场景。抓住金融科技创新的发展“加速度”,苏宁银行力争在未来35年内,打造成为“江苏地区普惠金融客群最多”“Fintech应用最多”的新型银行。
《中国经营报》:大多数民营银行借助股东资源获客。未来民营银行如何实现多元化获客?如何更好地整合股东资源、发挥资源禀赋效应?
黄金老:民营银行的发起人和股东都是国内知名、优秀的民营企业,能够为民营银行发展提供丰富的业务资源和渠道支持。因此,在发展初期,民营银行必须深耕股东生态资源,通过向具有自身特色和优势的客户群体提供有针对性、便利的金融服务,形成特色化的业务模式。
苏宁银行在探索业务发展时,首先考虑如何利用好大股东海量的线上、线下流量、供应链生态圈融入场景、构建产品、提供服务。依托股东提供的资源,经过近两年的发展,苏宁银行已实现依托苏宁易购的智慧零售场景,储备了千万级的零售客户;依托苏宁供应链生态圈,打造出企业知识图谱、风控预警系统、建立供应链金融融资平台系统、动产质押系统、针对性地设计微商金融融资产品及服务。
苏宁银行也在积极从体系内向体系外拓展技术及服务输出。我们自主研发的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动产质押融资平台,率先在苏宁生态圈内试水,经过不断改良,成功将物联网技术融合,并完成了体系之外的首单,成功对靖江太和港务的煤炭进行了抵押授信,开创了业内物联网+区块链为动产质押提供解决方案的先河。我们已投产的外输业务包括基础账户功能、微商贷、联合贷、保理、装修贷、集团资金归集、企业网银B2B。苏宁银行还在积极联合生态内外的伙伴,形成金融+教育、金融+医疗、金融+制造业、金融+社交等各种跨界金融服务,构建行业解决方案,满足企业和个人各类金融需求,最终实现共享的互联网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