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信用卡资产质量整体下滑、逾期客户数增多,这类协商开始涌现,年初以来的新冠疫情则加剧了这一趋势,漫天涌来的信用卡协商要求让商业银行们措手不及。
负债者们多通过向监管部门、第三方网站投诉来获取协商中的“主动权”,疫情前其经手的投诉案例中,约有2至3成关于信用卡协商,这一比例,在特殊时期里陡然上升。而且强烈的协商需求中还衍生出了一条灰色产业链,隐身背后的中介群体逐渐浮出水面。
不少协商中介打着“个人债务重组”的旗号,收着高昂的手续费,实则做的却是批量代写投诉信的反催收行为。
所谓信用卡协商,是指负债者在信用卡逾期后,与银行协商减免利息、停息挂账等个性化还款方案。
而在实际操作中,这类协商多采用投诉方式,负债者倾向于向监管部门、第三方网站投诉来获取协商“主动权”。
有上市股份行信用卡中心人士表示,其所在银行整理投诉信件的时候发现,多位投诉信函客户所在账单地明明所属不同省份,但寄送给监管的投诉信发出地、邮局邮戳都是一致的。
投诉信中所述内容、行文风格类似,连错别字都一样,甚至有些整篇投诉信内容一模一样,只是更换了客户的姓名和身份证号码。
一股份行信用卡中心相关人士则对这一结论更为笃定,该行曾接到代理机构带有威胁意味的电话。其所在银行通过跟客户沟通、查核,得知客户委托中介协商还款事宜。
其中一家中介机构的法定代表人还主动联系银行,自称仍有11名客户继续要寄发投诉信至监管,胁迫银行给出最优还款方案。
让银行深受困扰的是,第三方的涌入严重影响协商工作的正常开展,挤占了真正有延期合理性的客户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