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程旅行网上周末发生的信用卡信息泄露事件,或为所有正在向无线市场大举冲刺的企业敲响了警钟。
3月22日,漏洞报告平台乌云网连续披露了两个携程网安全漏洞,漏洞发现者称由于携程开启了用户支付服务借口的调试功能,导致携程安全支付日志可被任意还可读取,日志可以泄露包括持卡人姓名、身份证、银行卡类别、银行卡号、CVV码等信息。
携程此前发布的官方解释称,安全漏洞是由于技术开发人员为了排查系统疑问而留下了临时日志,并由于疏忽未及时删除。
另据知情人士透露,这次携程的安全漏洞,可能并不是在Web网页上的漏洞导致,而是无线部门在手机APP产品调试过程中,保存了日志并在Web.config 开了目录遍历才出的状况。一旦掌握了目录遍历,攻击者能够超过服务器的根目录,从而访问到文件系统的其他部分,访问受限制文件或资源,或者采取更危险行为。
腾讯科技就此咨询携程官方,但截至发稿还没有收到相应回复。乌云网联合创始人孟德则告诉,漏洞虽然官方答复已经修复,但漏洞仍处于细节保密期(45天),等到漏洞细节公开后才能看到当时的具体情况。
业内分析人士认为,携程此次用户信息泄露事件,可能是无线研发推进过快而变相导致的。携程CEO梁建章在去年回归后的第一个重点就是推出“拇指+水泥”战略,将更多资源偏向移动互联网,所有最新的丰富旅游产品都优先在移动领域尝试。梁建章表示,无线客户端代表的移动互联网将是携程突围的一个关键点。在携程内部,无线业务亦被因此称为“二次创业”。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企业对速度和效率的追求相比PC时代变本加厉,这也使得和企业利益没那么紧密的安全问题屡屡被忽略。孟德也向腾讯科技表示,从以前乌云上报告的案例情况来看,新兴的移动产品开发确实要格外注意隐私安全问题。
CVV码暂存争议:是否符合国际安全标准?
此次携程安全漏洞的关注焦点,在于携程是否违规保存了用户的信用卡CVV/CVC码信息。所谓CVV安全码,即信用卡背面签名条后7位斜体数字的末三位,是进行网络和电话交易时的安全特征,是属于高度机密的用户信息。
汽车之家创始人李想表示,“交易网站存CVV相当于小时工偷偷配了你家的钥匙,同时,他还知道关于你家所有的信息。而存储了用户信用卡的CVV,还泄漏了,前一个是企业的基本道德问题,后一个是安全问题。”
在离线交易模式下,只要掌握信用卡卡号、有效期、卡背上的3位CVV安全码等便可以完成交易,整个消费过程中不需要通过任何密码认证。
一位匿名的安全专家告诉腾讯科技,根据乌云提供的信息来看,携程违反了银联此前禁止记录CVC的规定,导致这次的事件并没有根本上解决风险的可能。目前用户只能通过信用卡账单查询,才能了解自己的银行卡是否被盗用。
PCI SSC作为目前国际上支付卡行业最高级别的安全标准认证,也明确禁止成员保存CVV码,否则予以重罚。
对于此次泄露用户CVV信息事件,携程的官方解释尚有两个疑点。
首先,携程为何会保留用户的CVV信息、是否违规?携程官方称,在用户授权后,携程会保存非CVV信息,而未扣款成功的CVV信息最多会被暂存7天,目的是为了降低用户费力度与协助用户便捷支付,符合PCI-DSS规定,携程一直按照国际信用卡支付安全标准要求加密保存信用卡信息。
但值得注意的是,携程此前一直在申请、却未通过PCI认证,我们无法通过第三方渠道获取携程内部究竟是否严格执行PCI规定。对于暂存7天的说法,一位支付行业人士则表示,无论如何,PCI都不允许保留CVV,这是一条铁律,一旦发现就会惩罚。
MediaV CTO 胡宁认为,携程可能并未故意存储CVV信息,但其数据传输为明文,且线上长时间打开调试功能,导致系统日志中亦为明文,又未及时清理,所存储的服务器还有安全漏洞,导致一错再错。
第二,携程的该安全漏洞究竟会影响多少用户?
携程官方称,此次受影响的主要为3月21日与3月22日的部分交易客户,93名潜在风险用户已被通知换卡,其余携程用户用卡安全不受影响。
乌云网联合创始人孟德告诉腾讯科技,携程该漏洞存在多久、何时出现以及期间是否受到过攻击造成用户损失乌云目前还不知情。
不过,由于对潜在风险的担忧,在微博、微信朋友圈等社交网络平台上,已经有诸多用户表示,其正在向银行申请更换信用卡。
易搜科技有限公司CEO严茂军在微博上透露,早在2月25日他曾致电携程其绑定携程的几张信用卡被盗刷十几笔外币的事件,并怀疑是携程漏洞造成的。
严茂军告诉腾讯科技,上个月他有2张跟携程做了绑定的双币信用卡被盗刷14笔(大概总共价值1万元),但携程官方表示在上周末发生的话才是这件事的受害者——严仍然认为自己也是漏洞受害者,但是没有办法证明。
“一直以来都有盗刷这个问题,而且也存在很多的泄漏途径,所以即使以后携程用户信用卡出现盗刷事件也很难确认是否与该漏洞有关。”孟德对此表示。
腾讯科技致电各大银行信号信用卡中心,都表示还没有收到携程官方公告通知具体情况和应对措施,招商银行和民生银行信用卡中心工作人员告诉腾讯科技,暂时不了解携程信用卡信息泄露相关的具体信息,但是客户如果担心私密信息被泄露,会冻结旧卡寄送新的卡片。
此外,还有业内人士表示,携程为了让自身服务达到“说走就走”的便捷,让用户在电话里跟客服说出信用卡有效期及CVV2码等关键信息,也蕴含不小的风险。当然这种情况不仅限于携程,许多便捷支付都存在类似的风险。
一位银联技术负责人告诉腾讯科技,目前支付主要有两类,包括订购类业务和普通互联网个人业务,其中订购类业务支付风险较高。
在进行互联网消费的时候,实际上不同的业务会对消费行为进行不同限制。一般互联网支付业务是需要用户多种验证的,比如会发送验证码短信,用户需要手工输入到页面上完成支付,又或者通过网页生成的动态密码完成。
但是对于携程这类订购类业务的要求比较宽松,因为其能够追踪最终受益者。比如说,用户购买了飞机票、火车票或者订酒店,在最终使用的时候仍然需要身份证件作为辅助验证手段,所以其在支付环节只需要信用卡的CVC码等信息就可以完成交易。
安全问题依然是行业普遍隐患
近几年,各种用户信息泄露事件依然层出不穷。
2012年的CSDN泄密事件,曾引起广泛反思,即网站不应该用明文存储用户密码信息,北京有关部门甚至还因此向CSDN网运营公司提出了具体整改要求,并做出行政警告处罚。
去年10月,乌云发布曾报告称,如家、汉庭等大批酒店的客户开房记录因被第三方存储和系统漏洞而泄露。报告中,乌云曝光了网上下载酒店客户信息的过程,成功下载的客户信息中完整记录了入住酒店旅客的身份证、入住时间、入住的房间号码等隐私信息。
随着移动互联网兴起,用户包括身份、银行财产等相关数据和互联网应用绑定越来越紧密,泄露风险和威胁越来越大。而企业为了提高用户操作和消费便利性,或者为了加快产品开发流程,往往忽略了安全性。
某互联网上市公司负责人告诉腾讯科技,不管是App还是Wap或Web,都只是产品的前端表现形式,所调用的数据源必然只有一个。新产品的上线流程一般是“开发机——内网测试机——发布员发布到外网”,每个环节都有QA测试,但在把控不严或追求速度的情况下,程序员会临时去外网修改产品,这么做非常危险,因为跳过了控制流程、跳过了发布员(跟产品开发不是一拨人),将失去对各环节和安全的控制点。
“现在便捷移动支付前端风险主要是手机中病毒被监听输入数据或者移动信号被劫持,这个风险相对而言是容易掌控的,最大最不易掌控的风险出在企业端口,是互联网级别的数据安全级别能否跟得上金融级别的数据安全的问题。”某企业技术高管认为。
相关阅读:
93名用户已安排换卡
3月23日,对于平台漏洞致使用户信用卡信息泄露问题,携程网发布公告,表示漏洞已经修复,而可能存在风险的只有93名携程用户,已经安排换卡。
但据银行客服反映的信息,携程网的公告安抚可能收效甚微。工商银行某客服人员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昨天打电话要换卡的人很多,“我自己就接了10个左右”。至于费用方面,该客服人员表示,换卡要收取20元手续费,马上可以办理。
招商银行客服人员告诉,“没有必要因为这个换卡”,并反复强调银行方面已经排查过风险,“如果确实要换,挂失费用60元。”
某股份行信用卡部管理人员崔先生告诉记者,事实上银行很难完全杜绝信用卡信息泄露,“我们有一个部门专门负责监控,但没有办法完全杜绝,因为银行自己也需要这方面的信息才能完成网上交易,不能排除被黑客截获破解的可能。”
银联资深风险专家王宇表示:“从目前披露的情况看,携程方面可能存在一些瑕疵。我们一直在积极推动相关机构严格落实相关要求,商户及收单机构不能留存持卡人的敏感信息,同时也要采取多种措施提升交易环节的信息安全管理。”
■安全提醒
携程虽然在两个小时内修复了漏洞,并表示目前尚未发现有用户信用卡被盗刷,但为了维护信用卡的安全,以防万一,建议用户尤其是3月21日、22日两天的用户,最好将相关信用卡冻结或挂失、更换。
不要外泄验证码
根据携程网的支付流程,用户在携程绑定信用卡后,初次使用需要提供信用卡卡种、卡号、有效期、CVV2码(即信用卡验证码)等一系列完整信息,第二次在携程网使用同一张信用卡时,只需提供卡号后四位及CVV2码就可以完成支付操作。这意味着,只要知道用户持有的信用卡卡号和卡验证码的任意一人,就可以用来消费。因此,千万不要让他人知道信用卡的验证码。
冻结或挂失信用卡
新快报记者从一名银行业人士处了解到,如果用户担心自己的信用卡信息遭泄露,可以通过电话进行冻结或挂失,不过部分银行的电话挂失属于临时挂失,最稳妥的方式是电话挂失后去柜台办理。
换卡并设消费上限
另外有安全人士建议,如果在一周内使用过携程,特别是3月21日、22日两天的用户,可以选择换卡,并等待携程进一步公开的信息;超过一年以上未使用过携程的用户,信息遭泄露的风险并不大。但是如果用户有疑问,最好暂时申请冻结,如果不冻结,可以选择开通消费短信提醒等方式,帮助加强安全管理。此外,还建议用户设置网银单笔消费额度或者上限,开通短信或者微信提醒等方式以降低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