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06日下午,和讯互联网金融基金专场研讨会在泛利大厦11层举行,本次研讨会由和讯基金主办,意在加强和讯网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的话语权,为基金行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诺安基金电子商务部总监陈将来在研讨会中表示,互联网金融的基础或者潜力是支付渠道和流量。所有互联网金融的大腕们,都是有这两个属性的,或者说有其中之一,或者有两个都具备的。
以下为陈将来发言实录:
今年为什么互联网金融这么火?
关于这个问题,很多人都有自己的理由。我这里简单有自己的一个理解。
第一,当然和中国网民数量有直接关系。中国网民数量根据CNNIC最新的32次,有7个多月,有70%的客户上网。仅仅微信有6亿,支付宝4个多亿,网民客户积累是个前提,经过这么多年的积累,所有的普通人只要有智能手机,包括小孩子,我自己的女儿10岁上网特别溜。包括年纪大点的,60几岁、70几岁上网也很快,所以,整个网民数量的积累是第一个因素。
第二,电商业的迅猛发展。不同的电商品牌,包括淘宝、京东、天猫、苏宁等等,还有一些垂直电商行业的发展,使得网上支付的流程和习惯,包括客户在网上买东西,网上做一些银行转帐都已经变成了一种习惯和接受的环境,这也是一个原因。
第三,普惠金融的需求。大家都知道今年闹了几次钱荒。一方面是小企业想借钱借不到,银行要价也很高,除了正常的利率之外还有很多桌面下的费用,使得中小企业贷款的成本非常高。但同时在另一方面,我们居民的储蓄也是创新高了。在居民储蓄创新高的同时,当然和中国的超级印钞有关系,这个是宏观经济的。所以,整个中国居民储蓄也是创新高了,说明手上更有钱了。同时面临了是一个利率没有市场化的环境,我的钱放在银行,就算银行和我关系很好,我认识这个支行的行长,他也只能给我3%的利息,上浮10%也只能给3.3%的利息,除此之外也只能买理财。当然这个利息针对今年通货膨胀这么高的情况下,有2%点几的水平,如果放在活期购买力是下降的,放在定期存款也没有什么收益的。一方面是企业需要的钱的人,希望能够高额的,以10%多的收益去拿钱拿不到;另一方面普通老百姓手上的钱又多,在这种情况下就催生了去年到今年最热门的P2P行业,为什么P2P接连出现倒闭跑路的现象,但还是前赴后继的在冒出来,都是在每个平台出来都挺火,都有客户参与?所以,这是催生了一个前景火爆的产业需求。
第四,和金融行业以外的客户行业的人,对于金融行业,尤其是银行业最近几年持续高利润持续回报的艳羡相关。我辛辛苦苦做别的行业的,做电商等等的行业,我辛辛苦苦赚钱非常难。但你们看上市公司的报表,我印象中没记错的话,16家上市的中国银行一年净利润是超过了2万亿的水平,光工商银行一家就是好几千亿,所以,别的行业对金融行业高利润的艳羡。比如我是BAT公司的老板马云,肯定是看到了金融行业赚钱快,他如果有这个优势很自然会想到进入金融行业。
第五,新一届政府上台以后对于金融创新,尤其是我们感受到的对基金行业、金融行业的创新,还是处于一个包容性的增长中,确实有一定的鼓励和包容性。
大家都说今年的余额宝事件,其实余额宝事件第一次出来的时候,大家可以看到证监会是把它叫停了,都说它是违规的,但经过沟通,我们这个创新比如说它先斩后奏也好,反正老百姓是支持的。出现了监管层对金融创新的包容。
今年的一个导火索也是余额宝,如果没有它的创新,余额宝在产品功能上没有太多的创新,但它的事情出来以后,让所有之前没有买过基金的人有这么一个货币基金,有这么一个可以赚钱的产品,也催热了整个互联网金融的局面。
我们看一下互联网金融这么火,金融行业有这么多的子行业,但金融互联网出来以后,我认为对银行业的冲击最大的,对银行业的冲击是首当其冲的。我们和银行做了很多交流,不管是会议场合还是私下里交流,对银行的冲击是比对基金、保险(放心保)、证券的冲击更加明显和更加大。客户都是非常聪明的,之前我放在银行的活期存款只有0.35%,放在各种宝少的有4%点多,多的有5%点多,什么时候想用钱就像活期存款一样马上可以到帐,所以,客户的流失对银行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因为余额宝的出现怎样留住客户,提升客户的黏性是银行的一个担忧。
第二,怎样保护本行的存款不外流。每个银行都是以存款立行的,都是想把存款作为首要第一任务,只有有了存款才有贷款额度,才有利差和其他的一些东西。所以,如果它没有存款的话,很多的事情它做不了。因为各种宝的出来,或者是互联网金融的热起,使得很多客户之前没有关注过银行的钱的都把钱纷纷外流。当然随之而来的就是中间收入的减少。
在这种局面下银行担心靠什么吸引新客户和新资金过来?银行该怎么面对?银行其实非常有担忧,但银行并不是说坐在这里,任人宰割的,银行其实也做了很多的创新和准备。
我们看一下建行去年6月份就成立了电商平台善融商务,工行今年8月份也要做支付加融资的平台。中国银行今年成立了中银易商的平台。招行、光大、民生、平安都在成立自己的银行电商平台。
如果大家最近有关注,可以看到民生银行推出了电子储蓄卡的概念,它可以在没有营业网点的地方,仍然可以用它的电子储蓄卡,同时绑定了基金公司的货币基金,它的出发点就是以高利息来吸引异地或者是跨行吸引别的行的资金过来。如果民生银行并不是像中农工建每个地方都有网点的,它可能在偏远县城或者是地级市没有网点的,它就靠电子储蓄卡。原来它是发实体卡,现在不需要了,在它的互联网平台上申请一个电子储蓄卡,你可以把任何卡上的钱转过来,转过来是没有手续费的,而且转过来给的你是货币基金的定期收益。所以,银行也是做了很多的创新。
到底互联网金融市场有多大的规模?当然我们就要回头来看一下当前储蓄的情况是怎样的?这是我从网上找到的一个数据,从2003年9月,我们个人的居民储蓄定期+活期10万亿,2008年5月达到20万亿,2010年10月达到30万亿,2013年1月超过40万亿,居民储蓄仍然处在往上快速增长的阶段,每增加10亿的时间点变得越来越短,当然这个大背景和中国的货币超发可能有关系,但可以看到居民储蓄是非常多的。
截止到今年8月份已经达到了43万亿,其中活期16万亿,定期27万亿,今年3月份央行公布居民存款减少了9000亿,这些钱很多研究和分析都是说流向了证券、信托、理财,其实还是回到了银行,各种余额理财的产品。还有一点,截止到今年10月底,整个中国的货币基金行业总额在5754亿,虽然说今年跨越式的发展,但是还是只有5000多亿,活期储蓄是16万亿,相差了多少?我们设想一下,如果用货币基金的好处,我简单说一下它的好处,截止到现在为止货币基金和互联网结合之后,第一,它的收益率基本在4%和4%以上,第二,基于互联网结合能够实现T+0的到帐,大部分的机构都可以实现T+0的到帐,到帐的上限金额可以达到100万,包括周末、节假日,流动性非常强。第三,进出都是完全免费的,买进去或者充值、赎回都是免费的。第四,没有门槛,和银行的理财产品有5万门槛不同,像我们的诺安货币(320002,基金吧)基金1元就可以充值。大家了解了货币基金的好处,如果是理性的人完全可以百分之百的做到替换活期储蓄。
一是它的收益率比较高,比定期存款的收益率还要高。二是流动性非常好。三是没有门槛。四是进出都是免费的。所以,我相信如果是理性的人了解以后,它是完全可以替代活期储蓄的。
如果我们整个行业的货币基金能够把活期储蓄的5%-10%转过来,就是1.6万亿的规模;如果是20%,就是3万亿。整个空间是非常大的,仅仅是货币基金这一点的空间是非常大的。
因为货币基金的特点和绑定了各种宝,余额宝、现金宝、活期通、各种宝都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利率市场化的这么一道口子,之前我们都知道,中国的利率市场就是银行储蓄利率仍然是高度监管,没有放开的。现在给你活期储蓄就是0.35,定期储蓄上浮也只有3.3,货币基金已经撕开了利率市场化的口子,而且我想这个趋势不会停止,而且会越来越快。
我们和银行也做了一些交流,银行不怕你打价格战,你可以给4%,银行也完全可以给4%,各个银行都在准备,而且每个银行如果自己旗下有基金公司的也在准备做这种产品,没有基金公司的银行也在做开放式理财的系统,等着其他银行来打第一枪。所以,今后如果有全国性的银行第一家推出了这样的产品,可能很快就会使得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提前进行。
为何今年的余额宝能够取得这么大的成功?
这个问题大家也有很多答案。我想说一个背景,余额宝在产品层面并没有出现根本性的创新,这个产品也是绑定了货币基金。中国的第一只货币基金是2003年12月份出现的,到现在整整10年,余额宝绑定的这个产品货币基金已经成立10年了,这个产品并没有创新。所谓的创新是实现了随用随取,T+0,但这也不是余额宝首创的,行业内也早就有了,但它为什么能够有这么大的成功?我们从这里面,尤其我们作为基金从业人员,该从互联网金融里学习什么?我有几点深刻体会。
第一,互联网金融的基础或者潜力是支付渠道和流量。所有互联网金融的大腕们,都是有这两个属性的,或者说有其中之一,或者有两个都具备的,我们这里列了一下。比如说阿里巴巴、阿里系就有一个支付宝是它的支付渠道。腾讯就有一个财富通,百度申请了百付宝,已经获得了支付牌照,正在申请基金的支付牌照。新浪支付最近出来了。网易有网易宝,盛大有盛付通,苏宁有易付宝,京东有网银在线。所有的互联网巨头都不缺流量,任何一个互联网公司的流量都远远超过所有基金公司的流量之和,我想肯定地说,即使我们整个行业客户量最大的华夏基金每天官网流量也就1万IP这么一个量级。但在互联网这里每天都是上千万或者上亿的IP。
主持人:以后你这个表可以加一个和讯的理财客,顺便做一下广告。
陈将来:以后可以写和讯也有理财客的这么一个布局。所以,互联网金融的潜力是一定要有流量,很多人来访问你的网站。有流量了还不够,真正切入互联网金融还必须要有资金的支付,只有这两个前提,互联网金融才可以流转。
我们看到互联网的其他一些企业,现在都知道消息,360也要开始做互联网金融,搜狐听说已经有了,也在做,包括1号店,等等都会来做互联网金融,包括和讯理财客,还有东方财富网也有流量。所以,有流量这是前提之一,但要有两个前提才能把这个事情圆满,就是一定要有支付的渠道。这些巨头有钱,什么是有钱?支付渠道就是它的钱,客户的钱是放在支付通道里的,所以,它就天生不差钱。
同时,它有流量和技术,尤其是互联网公司不缺技术、不缺人才,不缺创新,它站在了整个互联网金融的天时地利人和,站在了甲方的甲方,我们变成了乙方甚至是丙方,完全倒过来了,这就是互联网金融的前提。
第二,极致的客户体验。
这一点相信大家都非常的认同,基金公司,不仅是基金公司,所有的金融行业之前非常不注重客户体验,所有都是以产品为主线,我给你提供什么东西,所谓的以客户为导向和基础,都可以说是虚的。我在金融行业做了十年,基本上可以说没有几个金融行业以客户体验的,当然我想说客观一点,并不是说金融行业没有考虑到客户体验,但很多情况下,即使金融行业考虑到了客户体验,但监管层会给你设很多的阻碍。
举个例子,最近大家可以看到双十一有一家银行宣称有7%的银行收益率,它在几天的时间内收藏了几万户,应该是最高收藏量。但这个产品在双十一没有推出来,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它完全可以非常受欢迎,7%的收益率,而且也不差钱,5万起步,它的原因就是监管层、银监会最后叫停,因为它认为银监会有这么一个词,银行理财产品必须要临柜办理签字,即使你通过网上银行,我实名认证有U盾,我自愿购买这个产品,风险我自我承担,但也不行,必须要到营业网点办理签字画押。我想说这个话,不是说金融机构一点都不考虑客户体验,但确实存在之前没有这么极致,或者这么追求完美的客户体验。
客户体验我的理解,客户在访问这个页面的时候,网站的界面,包括功能、相关信息的可读性超出了方便性、交互性,在整个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一种感受,其实是一种虚的东西,摸不到、看不见的东西,同时用户在这个产品服务过程中形成一种印象和感受,一个要求就是要简单明了,没有杂音,给人惊喜,之前他已经习惯了整个行业是怎么弄的,到这里来特别简单,给他考虑客户的黏性。
回顾一下金融行业,尤其是基金行业之前开户流程,我不知道有多少人之前在基金公司的官网上完成过开户直销,这是非常麻烦的事情。第一,需要客户到基金公司网站上去填写个人的信息,别看这几个字,它会让你很苦恼,会填很多东西。第二,要下载U盾,还要你下载插件安装。第三,要到银行验证身份,并且进行身份确认和签署相关协议。第四,给你做10个信息的调查,评是稳健、保守、激进投资者的类型。做完这些才能开户,这是非常复杂的。
仅仅是完成个人信息这一项就需要填写将近20个字段的内容。需要姓名、性别、身份证类型、身份证号码、有效期,如果身份证不在你的身边,能够记住有效期的人很少。但有一点证监会是要求的,或者说很多基金公司为了简便,把这个东西摆在这里,写长期有效,这是不合规的。或者自己自动填写一个从今天起到五年或十年内有效。但证监会有要求。还要有手机、传真、E-mail、国籍,即使你写一个中国还需要中国这个选项,邮编、地址、开户支行名称,银行卡号、职业、包括你也没有投资经验都会要求你填写。所以,我想给大家说一点,在之前整个基金的电商的话,为什么客户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客户接受程度和占有率比较低,我想和整个开户流程的繁杂是有很大关系的。
我问一下,多少人买过余额宝的?
不少,看来大家都挺时尚的,比我们都时尚。我作为从业人员刚才去体验了一把,可以看到现在你如果在支付宝上买余额宝是非常简单的,你只要填写多少数字,第一次的时候会让你显示买的产品是定期货币,和你合作的基金是天弘基金的,第三项让你打勾,第四项提交就可以了,甚至勾都打好了,只要提交就可以了,所以,它的体验是非常强的。当然刚才也说到了,它的这种体验创新,和证监会目前对创新监管的支持是有一定的关系或者说是分不开的。这里的话一定要有极致的客户体验,如果没有极致的客户体验,把所有的客户都搞晕了或者是搞崩溃了也搞不定。
第二,我的理解一定要让客户有赚钱的感觉,而且是非常简单易懂的。我们在互联网上推出的产品一定是非常简单的产品,每个人,哪怕是小学毕业的水平都是可以理解的产品,不要说分级债、多空对赌,场内场外、QDII,这些产品很多客户不懂,或者诺安基金的股票型基金和银行股票基金有什么差异,很多客户是看不懂的,你说你的选股的模型和方法,这都是没有用的,投资者都看不懂或者说不愿意看。我们看一下这个产品余额宝为什么能够成功 就是它做了一个非常简单的产品,就是货币基金,货币基金的特点刚才说过了,这里不强调了。
它一定是给客户非常明确的赚钱的快乐和赚钱的感觉,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基金公司成立了10年、15年,绝大部分的人是从2006、2007年进去的,都是买的高风险的股票型基金和指数型基金,大家如果有印象,2006、2007年有买过基金的话一定有这个感觉,你去银行买,银行一进门就会贴一张大白纸,上面写着基金排名,把它代销产品的排名从第一名,当天的收益率或者今年以来的收益率排下来,你问买什么基金好,它永远都会推荐给你选前几名的,整个选下来的结果都是买的股票型基金和指数型基金,这种高风险高收益的产品。随着2008年、2009年那几年熊市,大家亏损都非常严重,形成了整个对基金行业由原来的高大尚变成了薄饼的形象还不如,所以,谈到它都是亏钱的,不想买。所以,这几年也是基金行业徘徊了五、六年,到现在总体规模还是没有2007年高。其他行业,信托已经从2万亿到了现在18万亿的水平,银行理财产品清算一年就可以超过10万亿,所以,基金给客户希望的是可以天天赚钱,天天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产品。试想一下,余额宝对应的不是货币基金而是股票型基金,它会有这么成功吗?我的看法是绝对没有这么成功。
我的一个观点,以后随着投资者对金融互联网理解的加深,在网上的这种产品未必一定要做货币型基金的捆绑,如果一直只能卖货币型基金的话,互联网金融可能会变成一个互联网银行,都是想把它活期的钱放进去赚钱,我什么时候想取的时候就取,而不是作为投资行为,则是一种现金管理工具,如果形成这样一种体验和印象,整个互联网金融就变成了互联网银行的感觉或者是利率市场化的银行,这也是我的一个体会。所以,以后可能会逐渐有固定收益的债券型基金或者是股票型基金。
第三,我依然认为这个产品的创新依然是核心,刚才说到有流量,有支付通道是前提,客户的体验是最重要的,极致的客户体验是重要的。但是永远都离不开你的核心产品。很多互联网人,我们和他们聊的时候,都认为产品不重要,都认为互联网通道最重要,流量最重要,但我的一个感触,依然是这个产品创新很重要,或者说还是核心。如果没有这个产品创新,你即使是一般的产品放上去有人买吗?也不会买。
举个例子,现在基金公司在淘宝上开店,从11月1号到现在开店一个月,过去一个月的销售的情况 榜单已经出来了。第一个月总共在淘宝上销售了4.3亿的基金产品,但是其中有一个产品就卖了3.3亿,其他所有的基金公司的上百只产品合在一起才有1亿左右,这说明什么?说明了产品的创新,产品的特点非常重要。难道别的产品都不好吗?也不是,但它可能是不太适合互联网客户的需求,或者不太容易让客户理解,或者没有满足客户在这个阶段的投资的需求。所以,使得其他所有的产品加在一起,各种类型的产品,股票基金、混合型基金所有的产品加一起才卖了1亿。
我想说互联网金融并不是说简单把金融产品搬到互联网上卖就完事了,而是需要我们所有从业人员真正在思维上有一些改变,真正了解客户的需求,设计出符合互联网、满足大家情感需求或者提升客户黏性的一种产品,同时使得这种产品获得一个溢价。
再举个例子,现在的货币基金,之前所有成立的货币基金的利息结算都是每个月才结算一次的,就像我们把钱存在银行一样,现在银行给我们的利息是每个月结算一次,我们基金公司比银行业已经进步一点了。但是你仍然不知道我存进去以后今天赚了多少钱,你把钱存在银行,每个季度给你打一点利息,你也无从查起,不知道对不对。货币基金虽然做到每个月结算一次给你,但也不是每天记帐。我们现在包括诺安基金正在设计一个新的货币基金,它可以做到每天的结转利息,每天产生利息可以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告诉你今天赚多少钱,明天赚多少钱,你存在这里一起赚多少钱,都会显得特别清楚和特别明白,通过这种意义的改变,让这个客户每天都形成一个习惯,我今天来查一下,通过我的APP和我的网上查一下我今天赚多少钱,它可以通过这种产品创新提高客户的黏性和客户对你的依赖程度。所以,我认为产品的创新依然是在互联网的过程中的核心。
最后一点,我认为也是特别重要的一点,就是一定要将我们的产品和日常生活关联起来。如果你不是把这种产品关联起来的话,你为了投资而投资,为了消费而消费,这样就没有发挥互联网金融最大的优势。
简单举个例子,余额宝的钱都是小钱,我们可以公布的数据,余额宝目前户均存款余额在2000-3000元,之前只有1000元,更多的客户是把买东西剩下的钱放在余额宝里面,如果完全为了收益的话,如果你放的是100元以下的余额每天都看不到你的收益,每天1分钱的收益都看不到,如果完全为了收益,这些钱就不会充余额宝了,对它来说没有意义。曾经有我的一位老师,我跟他说了一下,他给他们同学讲课的时候说,有多少人买了?其中有一个人说他自己买了多少钱,每天有一元钱,这些同学听了以后都哄堂大笑,作为一个经济学的教授,每天赚1元钱,他觉得还挺高兴的,这说明一个意思,如果完全是为了赚钱,它和周围的生活、购买没有关联,这个效果会大打折扣,很多人不会为了赚这一分钱、几毛钱去特意做这个业务,对它来说没有意义。但为什么有3000多万的客户来做这个,主要是余额宝打通了在天猫和淘宝上消费的通道,它顺势而为,随手拈来的效果,用剩的钱我随时放在这儿,能够给我赚点钱更好,不能赚,同时它也给我带来了方便性。所以,我的一个感受,一定要将我们的金融产品,在互联网金融范畴里面,在这个技术框架下,让它跟我们日常生活的环节进行一个成功的融合或者是成功的套嵌,这是成功的关键。
我们今天再谈这个事情,京东可能马上也会出现它的京东理财产品,苏宁也会出现它的理财产品,他们同样都会考虑到把货币基金用来消费的这么一个应用,如果我们想一想,它没有把这个打通,它这个产品就只能够赢得长时间的生命力、竞争力和客户黏性,我觉得是有一定的挑战的。
金融互联网离不开大数据的分析,大数据在金融互联网中有很多的作用,这一点很多专家都有论述了,我这里不做赘述了。
以上我谈到的这几点是我们作为从业人员对金融互联网应该学到什么东西。我回顾一下,第一,支付和流量是我们的前提;第二,极致的客户体验;第三,产品创新依然是我们的核心;第四,一定要将我们的产品和互联网金融的生活环境、生活情境和场景进行融合和嵌入,当然大数据会越来越重要。
关于互联网金融的风险与监管我有几点感触。
第一,虽然说互联网和金融的结合越来越密切,但我认为互联网和金融企业还是要有严格的分工,如果没有严格的分工,我觉得这是非常大的风险的来源。互联网企业擅长流量导入,客户体验和流程改造,擅长营销手段的灵活运用,但是金融企业的产品,它是擅长于产品设计、产品运营、产品维护和金融的投资,所以,我的建议是互联网企业和金融机构还是应该有一个严格的分工。
第二,所有的从业人员,不管是互联网公司还是企业企业,都要推崇投资者利益至上的原则,做任何事情都不能损害投资者利益,这是整个所有从业人员,不管是互联网行业的,还是说金融企业的,都应该坚持这么一个原则。
第三,加强法规建设,包括引入大股东连带责任是最好的。
基于这几点,能够把我整个今天的分享沟通就到这里,随后大家可以做一个沟通和交流。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