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不设密码 作死的节奏
信用卡不设交易密码并不是一个理财好习惯,这意味着你的账户“敞开”,任何人只要拿到卡片都能使用,而要事后获得理赔,也需要等待。
有关信用卡该不该设置交易密码的问题是很多持卡人所关心的,一方认为,不设密
码缺乏安全性,卡片到谁的手里都能用,设置密码更安全。而另一方则认为,银行只对不凭密码的交易提供赔付,一旦设置密码,万一被盗刷就不能理赔了,还是不设密码更妥当。那么,到底信用卡该不该设置密码呢?
我们认为,在国内目前的用卡环境下,信用卡不设密码并不是一个好习惯,在开卡时就为卡片设置交易密码,等于多一层安全保障,是持卡人所应该做的。
仅凭签名,失卡风险巨大
假如两张信用卡同时遗失,不设密码的卡片可以轻易被用于POS机消费或ATM机取现等,只要持卡人还没来得及挂失,账户就一直任由他人使用。而设置密码的卡片则多了一重安全保障,拾卡者在不知道密码的情况下,很难轻易猜出密码进行交易。
可能有人会提出,“签名”不也是一种验证吗?当签购单签名与信用卡背面签名不符时,不就能够证明卡片存在盗刷风险吗?
的确,在很多海外地区,信用卡交易都只采用“凭签名”的验证方式,但在国内,这种所谓的“验证”可以说形同虚设。
个人信用报告的不健全是一大原因,绝大部分收银人员“签名核实”意识的淡漠是第二个原因。而且,有关行业专家也指出,根据目前中国银联的仲裁规定,只要音同(卡面上打制的凸字字母与持卡人身份证件上的姓名读音相同),即认定“相符”。所以,在消费当时,签名几乎不能带来任何保障,而只能作为事后核查的一个参考罢了。
失卡保障需要时间
目前,不少信用卡中心都为持卡人提供“失卡保障”服务,多数是对持卡人挂失前48小时至120小时内的凭签名交易提供保障。不过,当卡片出现盗刷后,要想真正获得失卡保障的赔付,就必须拿出足够的证据。整个流程中,你需要公安机关出具的报案证明、持卡人身份证明、挂失证明、索赔消费明细等多种单证,信用卡中心在收齐全部资料后30天内予以答复。因此,并不是一句“我的信用卡被盗刷了”就能轻易获得保障的。
持卡人应该明白,“失卡保障”是一种事后补救的方式,与其“亡羊补牢”,不如提前防范,为卡片设立密码并妥善保管,避免泄露更有效。
失卡保障并非只对签名消费
实际上,并非所有的“失卡保障”都只针对非密码交易,交行信用卡的“用卡无忧”就比较特别。
在保障期间,持卡人因信用卡丢失、被盗或被抢,在向交行成功挂失后,可获赔挂失前72小时内通过商户交易终端以及通过指定网上交易发生的资金盗用。保额为每卡每年度最高4万元人民币。
举例来说,王先生不幸丢失了信用卡和记录有账户信息的手机,导致信用卡被盗用。在某商户机具上被盗刷的金额为10000元,网上交易被盗刷的金额为1000元。在挂失进行索赔后,他可以获得的理赔总额为10000+1000×85%=10850元(网上交易盗刷每次赔付的免赔额为交易损失金额的15%)。
平安信用卡与CPP合作的失卡无忧宝服务也为持卡人提供较为周全的保障。对挂失前48小时通过POS机发生的盗刷交易予以赔付,每位持卡人每年不超过人民币5万元,年服务费为96元。前提是持卡人必须在挂失后30日内提供索赔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