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女士是网购一族,空闲的时候,她总是喜欢掏出手机“逛逛”淘宝。可是买东西容易,付款却很麻烦——在手机端用网银支付,需要通过一系列的安全认证,对于邹女士而言,这一过程过于烦琐,常常是一番折腾下来,付款没成功,好好的购物心情也被破坏了。
像邹女士这样的用户并不在少数。阿里巴巴向《中国科学报》记者提供的资料显示,在过去的一年里,支付宝用户在手机端通过网银进行支付的成功率只有38%,有62%的用户在创建交易后付款不成功。
阿里巴巴将在4月中旬上线的“信用支付”服务或许可以解决用户的上述难题。不过,这项服务的推出也让阿里巴巴再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阿里巴巴的信用支付是否将对银行的信用卡业务形成冲击?这是否是阿里巴巴对传统金融业的又一次挑战?
虚拟信用卡
据了解,阿里巴巴新推出的信用支付服务,将从4月中旬开始在浙江和湖南两省试点,9月底覆盖全国各大城市。
根据阿里巴巴金融事业群总裁胡晓明在此前举行的媒体沟通会上的介绍,阿里巴巴的“信用支付”服务将根据用户的交易记录等信息,为用户提供200~5000元不等的授信额度。在此额度内,用户在网购时可以先进行信用支付,然后等收到账单后再一并还款。此外,阿里巴巴还为用户提供了最长为38天的免息期。
因为这种服务形式与信用卡类似,阿里巴巴的“信用支付”被业界冠以“虚拟信用卡”的称号,认为其将对银行的信用卡业务带来直接冲击。
不过,一些业内人士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却认为上述说法有夸大之嫌。
中投顾问金融行业研究员霍肖桦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阿里巴巴推出的信用支付和银行的信用卡业务并不冲突,而是呈互补的关系。
“阿里巴巴推出的信用支付针对的是阿里巴巴平台上的用户,使用平台目前也仅仅局限在移动终端,因此,阿里巴巴推出的信用支付,只会给银行的信用卡业务带来有限的冲击。”霍肖桦说。
而根据胡晓明在媒体沟通会上透露的信息,阿里巴巴推出信用支付的目的更多是抢占移动支付的市场,而非挑战银行的信用卡业务。
胡晓明特别强调,PC端不需要阿里巴巴的信用支付服务,因为PC上有USB接口,可以通过插USB KEY的方式进行网银安全认证。因此,阿里巴巴的信用支付主要是为用户的移动支付提供方便。
布局“大金融”
阿里巴巴的信用支付服务之所以还未上线就如此引人瞩目,与阿里巴巴长期以来在金融领域的积累和特有的商业模式不无关联。
根据阿里巴巴向《中国科学报》记者提供的资料,2012年上半年,阿里巴巴累计投放贷款130亿元。这个数字看似平淡无奇,但令人惊讶的是,这130亿元是由170万笔贷款组成的,阿里巴巴日均完成贷款接近1000笔,平均每笔贷款仅为7000元。
这种颇具难度的额度小、周期短、频率高的信贷服务,阿里巴巴是如何做到的?
霍肖桦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分析说,阿里巴巴在向小微企业贷款时,针对的是阿里平台上的客户。一方面,淘宝、天猫的商家所有的交易流程在阿里巴巴的平台上形成了一个闭环,阿里巴巴可以掌握其全部的交易数据,从而可以有效分析其风险程度,规避银行在开展中小企业融资时信息不充分的问题。另一方面,当前淘宝、天猫等平台是小微企业创业非常重要的平台,企业违约带来的损失远大于受益。
“互联网企业的优势就在于其拥有的大数据、能够快速处理的云计算系统,以及迅速发展带来的开放式创业机会。”霍肖桦说。
据了解,截至2012年底,仅在阿里巴巴中国站就有5200万注册会员。同时,入驻天猫的企业超过700万家,淘宝卖家超过700万家。由此,阿里巴巴也构建起了一套有别于传统金融业的独特信用体系——这套信用体系并不是根据用户的职业、年龄、收入和资产,而是对用户在阿里巴巴平台上交易信息的分析和整理。
金融服务也成为阿里巴巴继电商平台后重点打造的一项重要业务。在2012年网商大会上,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宣布阿里巴巴从2013年起再次转型,重塑为平台、金融和数据三大业务。今年2月,阿里巴巴将支付宝分拆,和原来的阿里金融构成新的金融板块。
通过这次转型,阿里巴巴包含第三方支付、小额贷款、担保等服务在内的“大金融”版图也更为清晰地显现在我们眼前。
相关内容:
更多内容请关注专业信贷服务平台——卡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