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第三季度末,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880.98亿元,环比增长16.43%,占信用卡应偿信贷余额的1.34%
伴随新一轮银行信用卡大扩张,逾期不良的风险上升势头不减。
人民银行11月19日公布的2018年第三季度支付体系报告显示,截至第三季度末,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880.98亿元,环比增长16.43%,占信用卡应偿信贷余额的1.34%。这两个数字都较前两个季度上升。
而部分银行信用卡不良率也出现上升。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表示,信用卡不良率上升有可能是因为经济转型升级、消费金融快速发展,导致过度授信、多头平台借贷等问题所带来的。不过,目前来看风险上升幅度有限,仍在可控范围之内。
不良风险抬升但仍可控
银行卡信贷规模持续扩大。人民银行数据显示,截至第三季度末,银行卡授信总额为14.69万亿元,环比增长5.05%;银行卡应偿信贷余额为6.61万亿元,环比增长5.68%。
从今年上市银行半年报数据中可见,工行、建行、招行、中行已是“亿张”发卡行大户;而平安银行、中信银行等股份行,信用卡业务发展更是“凶猛”,今年上半年发卡量同比增速均超过80%。
然而,高增之下风险隐患不可避免地有所抬头。上半年,多家银行信用卡不良率较去年末抬头,包括“零售之王”招行。截至上半年末,招行信用卡贷款不良率为1.14%,较上年末小幅上升0.03个百分点,主要是受现金贷新政、共债风险等影响。而三季报中则仅有平安银行披露,该行三季度末信用卡不良率为1.22%,基本回升到去年上半年的水平。前两季度该行这一数字分别为1.01%和1.05%。
人民银行最新数据更具概貌意义:截至第三季度末,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占信用卡应偿信贷余额的比例,由二季度末的1.21%升至1.34%。
“过去一段时间银行以信用卡为抓手带动零售业务,加大发卡力度的过程中可能适度放低门槛,通过风险的小额上升来换取更大的市场份额,这是银行竞逐消费金融领域的一种战略选择。”
不过受访人士都认为,虽然业务高增长中不良率被较大的基数摊薄,容易被低估,但短时间内信用卡业务发生较大风险的可能性不存在。
某股份行风险管理部总经理表示,虽然三季度末信用卡不良率升至1.34%,但上升幅度不算大,国外信用卡不良率一般在4%至5%之间。
第三方平台融360信用卡分析师邱苗表示,虽然2017年以来银行信用卡发卡量大幅增加,但目前还不需要担心出现危机事件:一是全行业逾期情况还在改善;二是信用卡市场的快速发展持续不到3年,时间并不算长;三是卡均授信额度的增长还算正常。
曾刚认为,从风险和收益来看,目前信用卡利率较高,大概在15%到18%之间,足以覆盖不良率的小幅上升。从银行收入来讲,信用卡利润还在大幅上升。
银行不会忽视信用卡业务
伴随消费升级而来的这一轮信用卡业务扩张,或是银行零售策略的最优选择。
自去年开始就有多家银行转型零售,主打业务就是消费贷款和信用卡。而受到之前跑偏的现金贷影响,银行的消费贷款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信用卡当之无愧挑起了零售大梁。
因此不难理解银行为何猛推信用卡业务:一是银行经营形式发生变化,银行转型零售,资源向信用卡业务倾斜;二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使得发卡效率等快速提升。
信用卡业务还是银行的创收利器,尤其是信用卡分期。某股份行信用卡中心人士透露,如果信用卡持卡人每月全额还清账单,相当于银行“补贴”用户,只有持卡人将账单分期才能创造更多利润。这种分期费率通常在年化16%左右。
上述不良风险的抬升,算是为狂奔中的信用卡业务敲下一记警钟。“发卡机构如果只看发卡量,不重质量不重风险管理,会出现为了短期市场目标而放宽审核标准,而后又因资产质量恶化随意改变利率定价和产品服务细则的现象。这时风险反而会上升。”
在这一轮信用卡业务狂欢中,还出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信用卡代偿业务突然崛起,并让两家主打信用卡代偿产品的金融科技公司——小赢科技和萨摩耶金融已上市或拟上市。
不可否认的是,这种债务代偿的商业模式,解决了信用卡持卡人短期付息压力,但同时也将债务转移至上述互联网平台,逾期不良风险链条被间接拉长。
不过,在现在以及未来较长的一段时间里,银行不会“放过”信用卡业务。曾刚表示,由于信用卡是消费金融的重要载体,未来仍会是银行的重点发展对象。目前发卡数量方面增长空间已经不大,未来在交易量、透支规模、应用场景方面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