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你的信用卡用了多年,持卡记录良好,想调高信用额度却未获银行批准,而一些神秘的中介机构拍着胸脯说,只要交点手续费让他们来办,额度想提多少就多少;也有可能你通过银行网点申请信用卡,虽然材料齐全,却久久未有下文,而通过一些路边摊申请,却能轻松获批;更为可气的是,某天你去银行申请贷款,却被银行拒绝,理由是有信用卡透支逾期未还,已经被纳入“黑名单”,而你自己却怎么也想不起什么时候办过这样一张信用卡……
截至2012年三季度末,我国信用卡累计发卡已达3.18亿张,然而,与此相伴的是信用卡市场各种乱象:一些银行为追求发卡量,降低审核标准,甚至私下与中介合作,乱营销、乱发卡,发卡之后又巧设收费陷阱,让人防不胜防,各种违规操作不仅损害了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更危害了信用卡业务的健康发展。
某信用卡代办中介网站
交3500元办10万额度信用卡
临近春节,年货紧俏,经营着一间土特产店的王强(化名)想在春节前多进货,但手中仍缺20多万资金,他盘算着,如果多申请几张高额度信用卡,循环使用,拆东墙补西墙,就可以免费使用银行资金了。
不过,王强目前手中已经有一张额度为5万元的信用卡,去年一年几次想提高额度,银行都没有批准。如果自己去申请高额度信用卡,看来可能性不大。朋友指点他,可以花钱找信用卡代办公司代办,全程包揽。
王强在网上找到了一家名为杭州鸿达投资担保有限公司,网站首页醒目地标示“专业为您办理高额度信用卡”。他马上联系上这家公司,表示想办理2张额度各为10万元的信用卡。该公司一位自称李经理的小伙子说,没问题,公司提供一条龙服务,办卡人无需出面。整个流程是:客户根据实际情况先选择好银行,然后将身份证扫描件和详细地址等材料发到指定邮箱,如果有银行流水和收入、财产证明则更好。不过办卡之前得先向指定账户汇款500元,作为材料包装费,信用卡办好了以后,他们再收取额度的3%即3000元作为手续费。
人还没见面就先交钱,王强感觉不放心,表示想到对方公司先了解一下情况。李经理说,监管部门查得严,不接待来访,按照网站上的地址也找不到他们。“我们业务量多,工作量大,不可能和每一位客户见面。我们老板他有自己的人脉和关系。”
无奈之下,王强只能靠这种方式才能办卡了,于是向对方发去身份证扫描件和通信地址等材料,并汇了1000元。
10多天以后,王强收到了两张股份制银行的信用卡。当天,中介公司来电话,要求他将剩余的6000元手续费交清。王强说,还不知道信用卡好不好用,先刷卡消费看看,2张都管用再汇款。对方表示,没问题,并留下一句意味深长的话:“肯定管用,尽快汇款吧,我们有你的资料。”
“全能”信用卡代办公司
记者通过某著名搜索引擎搜索“代办信用卡”的关键词后,立即跳出600多万条结果,其中不乏打着“下卡快,额度高,费用低,下卡后才收费”广告语的专业代办中介。
调查发现,这些代办中介大部分为××投资担保公司,里面“公司简介”、“新闻中心”和“信用卡产品展示”等内容一应俱全,俨然一家正规公司的模样。一些代办网站的“申请的信用卡”一栏列示了国有5大行及部分股份制银行共15家银行100多种信用卡可供客户选择,下面还有“申请人姓名”、“申请额度”、“身份证号”和“手机号”等必填项目,而两个图片方框则让申请人自助上传身份证复印件的正面和反面。网站下面则展示了模糊不清的“荣誉证书”和“经营许可证”照片。
记者打开一个名为“杭州金投信用卡公司”的网站,服务内容包括代办正规信用卡和高透支额度信用卡。记者电话联系了该公司的王经理。他说,只要提供身份证复印件,就可以方便办理高透支额度信用卡。缺失的信息资料,公司一概帮忙提供,其中包括收入证明、工作证明、自有房产证、自有车辆行驶证等文件。
王经理还说,公司办卡无数,各大主流银行信用卡均可办理,完全可以信得过。如果还不放心,可以先办卡后付钱。
记者称自身的信用卡逾期还款3个月,问他还能否办理新卡。他表示没有任何问题,“只要逾期不超过半年,我们都可以通过银行内部合作人员处理”。
这些信用卡代办公司为何有这么大能耐?一位国有大行的信用卡中心人士道出其中秘密:他们吃透了各家银行的办卡潜规则。如部分银行在揽储关键节点,只要客户存入50万元存款,就给办5万额度信用卡。中介公司拥有资金,拿到客户的身份证资料后,通过银行内部人士办出客户的借记卡,存入50万元,借记卡和密码掌握在自己手里。等办好信用卡以后,再撤回资金。相应的,资金存入越多,信用额度越高。而有些银行则急于发展小商户,只要有小商户的营业执照和公章证明,就能办出高额度信用卡,“这些中介擅长制作虚假材料”。
不过,银行人士也提醒,这当中,也有很多中介公司并非他们所吹嘘的那样神乎其神,目的就是骗钱。比如,不法分子以“代办信用卡”为名,利用受害者身份信息办卡后冒领冒用、透支消费。
多半银行“赔本赚吆喝”
对于代办中介的种种违规行为,大多数银行其实也是心知肚明,为何又要听之任之呢?道理很简单:为了发卡规模。
2003年,我国信用卡发卡量是300万张,10年后涨了100倍,突破3亿张,各家银行的“跑马圈地”造就了信用卡市场的爆发式增长。
然而,繁荣数字的背后却是惨淡的业绩。仅有招行、中信、兴业等少数几家银行公开表示信用卡业务盈利,多半银行都是“赔本赚吆喝”。
信用卡的盈利主要来自年费、刷卡佣金和利息收入。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预测,在中国,如果银行信用卡发卡量不超过300万张将很难实现盈利,但是,这也并不意味着,达到一定规模就一定盈利。如此,便不难理解各大银行的积极发卡。先占领市场之后,再通过争夺高端客户、增加消费业务等多种手段实现盈利。
乱象背后风险重重
信用卡的发卡规模是多数银行所重视的一个指标,在一年的发卡量目标确定之后,就层层分解到部门和个人。
杭州某股份银行一位员工说,银行对员工办理信用卡有一定的考核,产品经理每个季度至少办理50张,理财经理1年要办数百张卡,对临柜的要求则更高,每天至少办理3张。
因为办卡压力大,不少员工让亲朋好友帮忙办理。办卡人只需提供身份证号码,银行员工即可代为办理,包括代为填写办卡信息。办卡成功后,信用卡会邮寄至亲朋家中,持卡人只需通过客服电话开户即可正常使用。一位网友在微博上感叹:我“被”办理了6张信用卡,都没有开卡。银行人士说,这种“人情卡”在审核时往往走过场,“谁知道申请人是否真的是他亲朋呢?”
该员工还透露,进行已经2年多了,从来没有听说过针对信用卡客户,银行有电话回访业务。即使回访,也是拨打当时填写信用卡时的联系方式,根本没法确认办卡人的信息是否和资料所填信息相符合。
此外,银行信用卡中心工作人员在电影院、商场和超市门口设摊接受客户申请办理信用卡也极为常见,很多以赠送礼品为吸引招数。
昨日,记者来到延安路一家大型商场门口,一家股份制银行的工作人员早早地就已驻点推销。该工作人员表示,驻点办卡的时间并不固定,一般以双休日居多。记者表示,自己没房没车没资产,不知道是否能够办理信用卡。工作人员示意,这些都不重要,只需出示身份证,填写联系电话和工作单位即可,其他信息会帮忙代写。记者在填写资料时,工作人员随即拍了一张记者低头填写资料的照片,根本看不清面容。工作人员透露,这是银行规定流程,有张照片就可以了,看不清也无所谓。
对银行而言,盲目追求开卡数量,审核不严,隐藏信贷风险。对于客户而言,通过非正规渠道办理信用卡更是暗藏众多陷阱,其中,信息的安全风险成为另一大隐患,目前屡次发生的信用卡诈骗、盗刷等现象的根源也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