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银行人民币业务掀产品创新高潮
2009年是外资银行人民币业务快速发展的一年。在银行卡、电子银行、个人贷款等业务上,外资银行通过灵活的产品设计和定价策略迅速打开局面,抢占市场。而在理财业务方面,外资银行普遍趋于稳健,更多地向客户提供了保本承诺。同时,多家外资银行在华推出了以满足家庭长期金融需求为主题的综合金融服务计划,力图打造贴心金融伴侣的品牌形象,培养与客户之间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一)银行卡发行提速,资费、功能优势助推业务拓展
继2008年末东亚、花旗、汇丰、渣打相继推出各自的银行卡产品后,2009年恒生、友利、韩亚3家外资银行也分别发行了在华的首张借记卡,从而使在华推出银行卡业务的外资银行数达到7家。此外,东亚银行在2008年末抢得外资银行在华发行借记卡和信用卡的头筹之后,2009年又率先在华推出了两款联名借记卡和一款联名信用卡,继续走在了外资行银行卡业务创新的前列。
为了加速银行卡业务的推广,包括花旗、恒生等在内的多家外资发卡行纷纷采取减免用卡费用等措施,以期弥补在传统渠道方面的劣势,降低客户通过银行卡渠道完成各项金融活动的交易成本。费用减免的范围不仅包括卡片年费,而且包括了跨行及异地取现的手续费,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国内同业在银行卡取现手续费方面的价格同盟。
(二)无抵押贷款产品填补融资服务盲区,拓展客户同时实现高收益
2009年外资银行在零售贷款领域加速了无抵押贷款的创新与推广,与2008年相比,不仅业务开展区域进一步拓展,而且目标客户也更加广泛。花旗银行将其个人无担保贷款产品“幸福时贷”推广到北京市场;渣打银行的中小企业无抵押小额贷款也开始进入青岛、厦门市场;汇丰则在旗下湖北曾都和重庆大足两家村镇银行推出了直接面向农户与个体工商户的无抵押小额贷款“贷得乐”。
目前中资银行零售无抵押贷款的发展还不普遍,除宁波银行、南京银行等城市商业银行在部分区域有所经营外,各家大型银行涉入均十分有限,部分银行虽有开展,但准入门槛较高,没有形成有效的市场推广。而近两年外资银行在这一领域的高调拓展已在一定程度上抢得市场先机。
相比而言,外资银行对该项业务设置的准入门槛较低,如渣打银行的“现贷派”只要求申请人年龄在2260周岁,在现工作单位工作3个月以上,税前月收入在3000元以上;花旗银行“幸福时贷”的要求更加宽松,只要年龄在1855周岁,在北京或上海工作和生活的中国大陆居民均可申请。
在贷款额度上,随着业务发展的逐步成熟,各外资行也普遍进行了上调。“现贷派”和“幸福时贷”的最高额度已从2008年初推时的20万元分别上调至30万元和50万元。东亚银行的无抵押个人贷款最高额度也达到50万元。
由于个人无抵押贷款业务的信用风险较高,且市场供给有限,竞争激烈程度仍不高,外资银行在定价上普遍采取了高利率、高费用的策略。如花旗银行“幸福时贷”利率在花旗自定的8.8%基准利率基础上采取15%的上下浮动,即年化利率区间为7.48%10.12%;渣打银行“现贷派”的年化利率范围则是7.9%9.9%。此外,上述两行还每月收取贷款总额0.49%左右的账户管理费,因此银行个人无抵押贷款业务的收益率可达13.5%16%。
此外,在个人抵押贷款业务上,外资银行也推出了多项新产品,在利率、额度等方面都有所突破。花旗银行的“个人存款质押贷款”可为客户提供不超过质押存款九成的贷款额度,最高贷款额度为1000万元,贷款利率为人民银行同期同档次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的90%。该项贷款可用于综合消费、留学、购买汽车、房屋装修等,中小企业主也可将贷款用于资金周转。渣打银行则首次向中小企业客户推出固定利率的商业房产按揭贷款产品,最高人民币3500万元的贷款,最长10年,并为企业提供每月等额本息的还款方式。中小企业在贷款前三年可以享受固定的利率。
(三)综合金融服务计划着眼长期市场培育
2009年外资银行推出了一系列综合性金融服务方案,它们突破了国内银行业长期以来以业务为基础进行客户营销与维护的模式,深入挖掘客户广义的金融需求,通过全方位的金融顾问服务,建立与客户伙伴式的合作关系。
汇丰银行的“汇丰卓越理财家庭金融服务”以家庭保障为概念,向个人客户提供金融保障型服务,帮助家庭发现人生不同阶段的财务需求。同时,该行启动了面向全国中小企业的“汇丰中小企业金融在线课堂”,并安排了十多家内地民企赴台湾进行考察,为内地民企投资台湾牵线搭桥。渣打银行的“天骄账户”将储蓄账户与孩子的成长这一主题紧密结合起来,帮助家长指导孩子合理使用并科学管理零用钱,并特设了公益捐款绿色通道。花旗银行携手国内外多家教育培训相关机构和组织在上海推出了“理财有道”青少年理财教育系列项目。德意志银行为中国中小企业推出综合性企业金融方案“德银环球智尊服务”。
这些项目和产品的目的已超出了相关业务的发展本身,外资银行更希望借此融入到客户的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中,从而建立起一种更加牢固而可持续的长期客户关系。
(四)结构化理财产品普遍具备保本属性
虽然2008年以来,外资银行的结构型理财产品因使众多投资者蒙受重大投资损失而颇受争议,但这并未影响在华外资银行对结构性产品的热衷。2009年,东亚银行、花旗银行、恒生银行、荷兰银行、星展银行等多家外资银行发行了大量挂钩能源、黄金、矿石、农产品等商品期货价格和各类国际资本市场指数的结构性理财产品。
与以往不同的是,2009年各外资行在理财产品的设计上普遍融入了保本或至少部分保本条款,从而有效降低了投资者面临的损失风险。这种相对稳健的产品设计主要是为了适应金融危机下,投资者日趋保守的投资偏好。
2010年外资银行在华发展趋势展望
(一)网点布局继续紧追经济发展新热点,亚资银行登陆有望提速
2010年将是中国经济走出金融危机后的巩固提升之年,在各项区域发展规划的统筹拉动下,中国经济有望实现更加全面协调的发展,在广大中西部地区出现更多经济发展的新热点,并带动当地金融需求的快速增长。以追逐金融资源为原则的外资银行在进一步完善东部重点城市和地区的经营网络构建的同时,必将继续加速网点西进步伐,抢占区域中心城市。成都、重庆、武汉等城市仍将是外资银行中西部布局的重点,同时安徽、内蒙古、广西、海南等省区有望成为外资银行青睐的新热点。
同时,三个因素有望促进亚洲地区银行加速进入中国市场:一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正式启动将大大加强我国与东盟国家的经贸联系,并带动双方在金融领域的互动,东南亚地区的银行有望成为我国外资银行中的新生力量。二是CEPA补充协议六的影响将进一步显现,内地金融市场的巨大发展潜力和粤港两地日益紧密的经贸往来将吸引更多香港银行通过在广东设立异地支行的形式,加速对内地市场的渗透。三是随着两岸金融合作备忘录的正式生效,两岸金融开放在2010年将迎来实质性突破,目前已有7家在内地设立代表处满两年的台湾银行可升格分行,有望在年内正式开门经营。
(二)外资股权投资有望走出低潮,中资银行资本缺口提供契机
2009年上半年出现的外资银行减持中资银行股的高潮主要是外资银行为解决自身流动性困难而做出的被迫之举,部分欧美银行也因此大幅收缩了在华的经营。2010年,随着全球经济的企稳回升,逐步走出困境的外资银行可望重启全球布局,而快速增长的中国经济仍将是它们的必争之地。同时,受2009年巨额信贷增长影响,中资银行资本充足率均出现较大幅度下降。为满足监管要求,2010年中资银行面临的资本缺口可能超过2000亿元,需要通过资本市场进行融资。这也为外资银行在华新一轮资本扩张提供了机遇。
(三)业务发展突出自身优势,多层次培养客户资源
在具体业务发展上,2010年外资银行将继续发挥自身在客户需求挖掘、产品创新和风险控制等方面的优势,加速银行卡、个人消费贷款、中小企业融资等业务的发展;同时,继续加强网上银行等电子渠道建设,以弥补物理网点上的劣势。在理财业务上,全球金融市场的复苏也助推外资银行相关业务的加速发展,但经历了金融危机洗礼后的中国消费者在投资理念上更趋成熟,将促使外资银行在相关产品设计和营销上更多地关注对客户利益的保护。
在目标客户资源上,随着近年来中资银行私人银行和财富管理业务的快速发展,外资银行长期以来重点瞄准高端客户的战略将面临不断加剧的竞争压力。为此,外资银行已经开始由定位高端逐步走向亲民,这一趋势在2010年将得以延续。可以预见,外资银行将不断降低业务门槛,将经营理念由服务高端客户向培养高端客户转变,通过为更多不同层次的优质客户提供个性化、全方位的优质金融服务,逐步筛选、培养符合自身价值目标的客户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