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市民在中国境内办理以人民币进行交易的支付卡时,除了单一的“银联”标识卡以外,或将有单一带有“VISA”(维萨)和“Mastercard”(万事达卡)标识的卡可供选择。
昨日,获悉,世界贸易组织(WTO)于当地时间8月31日发布的新闻稿显示:“WTO争端解决机制(DSB)采纳了‘中国-部分影响电子支付服务的措施’一案的专家组报告,中国没有对报告进行应诉或上诉。”
商务部专家解释说,这意味着,中国将有义务将电子支付服务市场逐步对外开放,银联以外的其他卡组织,将被允许在中国境内发行人民币支付卡。
动态
VISA等将获人民币支付资格
8月31日,WTO官方网站上发布的新闻稿显示:“WTO争端解决机制(DSB)采纳了‘中国-部分影响电子支付服务的措施’一案的专家组报告,中国并没有对专家组进行上诉。”
9月1日,中国商务部官员曾向路透社表示,中国已决定不向WTO提出上诉。
记者从商务部相关专家处确认,中国对专家组裁决不上诉的事实,意味着专家组裁决已经成为此案的最终裁定,中国将有义务执行。这也意味,中国将有义务将电子支付服务市场逐步对外开放,银联以外的其他卡组织(如VISA等),将被允许在中国境内发行人民币支付卡。
记者了解到,7月16日,WTO曾就此案公布了专家组裁决。专家组认为,中国在电子支付方面的有关规定违反了《服务贸易总协定》中的国民待遇原则,损害了申诉方美国基于条约的利益,进而建议WTO争端解决机制要求中方纠正其行为。
原因
有序开放的时机已成熟
中国为何放弃就WTO银联案进行上诉?昨日,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主要原因在于,我国有意将电子支付服务市场逐步有序对外开放的时机已经成熟。
梅新育分析说,这些年来,中国银联已经做大了市场规模,在中国境内的市场地位和份额已经相当稳定,不用担心境外发卡机构撼动银联的市场主导地位。国外发卡机构的进入,不至于影响我国经济安全,也不可能造成外资垄断。此外,国外发卡机构的进入,必将刺激中国银联改进服务和革新产品,提供更好的服务。同时,这也会对中国银联进入美国市场创造有利的条件。
格局
三家发卡机构各有所长
在银行卡广泛普及的今天,中国消费者会首选银联卡,还是VISA卡、万事达卡呢?记者调查发现,这三家发卡机构在市场占有率、国际化程度以及卡的使用便捷性上各有千秋。
根据国际调研公司AC尼尔森的调查,银联品牌在中国大陆地区的品牌知名度高达100%,持续领跑中国银行卡市场。伴随着银联卡受理网络的全球延伸,银联品牌正服务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的持卡人。在中国港澳地区和新加坡等国家,银联卡已经成为中国持卡人当地用卡的首选品牌。在日本、韩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已有近50家主流金融机构与中国银联合作发行了当地货币的银联卡。
VISA是全球最富盛名的支付品牌之一,其全球电子支付网络VisaNet是世界上覆盖面最广、功能最强和最先进的消费支付处理系统,拥有数千万家签约商户。VISA官方网站显示,Visa产品的全球受理率首屈一指。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全球ATM网络之一,Visa在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当地货币提现服务。
MasterCard在亚太、中东与非洲地区设有数十万个自动提款机。持卡消费者可在全球210个国家和地区、多达3000万家商户消费,可在全球超过83万台自动柜员机提取现金。
影响
银联称意料之中早有准备
“对于WTO的裁决,我们早有准备,并不惧怕这样的竞争局面。”重庆银联有关人士昨日接受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银联早就意识到了外卡组织充分竞争必将到来。持续两年的官司,客观上促进了银联近几年的积极进取,外卡组织进入中国的优势已经大为减弱,今后,银联将加大发卡规模和结算体系的完善。
“狼来了”是否会带来压力?银联方面称并没对此感到担心。上述人士表示,银联受理网络延伸到了境外125个国家和地区,全球银联卡受理商户超过1000万户,其中境外受理商户700多万户。中国人常去的亚太和欧美等多个出境目的地,银联卡使用环境正日渐成熟,辐射力也正在完善。
持卡人和商户将多一个选择
市内一大型国有商业银行银行卡部经理昨日告诉记者,如果其他卡组织被允许在中国境内发行人民币支付卡,意味着持卡人和商户都会多一个选择。就目前的市场现状来说,中国银联在中国境内跨行转接业务方面一家独大的格局很难被打破,这和中国银联多年来的精耕细作和渠道建设密不可分。VISA和Mastercard的主要优势,在于丰富的发卡经验和海外市场品牌认知度比较高,但要想大举进攻中国市场,还需要时间。
刷卡手续费短期内或不会下降
随着国际发卡组织的加入和竞争的加剧,银行卡刷卡手续费率是否会降低?
昨日,市内一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银行卡部人士分析,对于持卡人和合作商户来说,要想在短期内看到刷卡费率因竞争加剧而下降,是不现实的。就目前银联对合作商户和银行的收费来说,已经处于国际上的低位,按照运营成本来说,也已接近底线。除非有巨头进入中国市场后,“赔本赚吆喝”挑起价格战,才可能会有结构性的调整。
银联Visa争端大事记
●2010年6月份
Visa就向全球会员银行发函要求2010年8月1日起,凡是在境外受理带Visa标识的双币种信用卡时都不得走中国银联的清算通道,否则VISA将重罚收单银行。
●2010年9月15日
美国称中国人民银行自2001年以来发布了多项限制措施,使人民币支付卡交易由中国银联垄断,对外国供应商造成歧视,违反了中国开放服务业市场的承诺,诉诸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向中方提出磋商请求。
●2011年2月11日
美国提请成立专家组。
●2011年7月4日
由世贸组织总干事拉米指定的专家组正式开始审理此案。
在历时一年多的专家组审理过程中,中国向专家组充分阐明了中国关于有关金融服务承诺范围的立场,并详尽地向专家组介绍了中国的银行卡体系,历史沿革以及与银行卡联网通用有关的措施。
●2012年7月17日
世贸组织(WTO)争端解决机构正式发布专家组报告,驳回美方关于中国银联垄断地位的指控,但支持美方有关中国开放电子支付服务市场的主张。
● 2012年8月31日
世贸组织发布的新闻稿显示:“WTO争端解决机制(DSB)采纳了‘中国-部分影响电子支付服务的措施’一案的专家组报告,中国没有对报告进行应诉或上诉。”
三家机构优势PK
-银联
在国内拥有最高的市场占有率,和国内商业银行深度合作,推出了线上、线下支付,手机支付、语音支付等多维立体的支付渠道。
-VISA
进入中国市场最早的国际发卡组织,在全球覆盖有广泛的网络,在中国联合银行发行了大量高端客户卡,提前锁定了高端客户群体。
-Mastercard
最早推动银行发行差异化产品锁定细分群体市场,如专门针对特殊女性持卡人发卡、针对高端旅游景区发卡等。
相关报道:
银联VISA之争:
WTO裁银联垄断违规
境外取款VISA比银联贵一倍
中国被WTO裁定“歧视”美国信用卡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