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的透支功能,帮助了一些人,但恶意透支信用卡的案子不少,他们本是有着稳定的工作和收入的人,也许在办卡的当时,没有想到自己会成为“卡奴”。
谭某,40岁,湖南人。
2008年,谭进了宁波一家律师事务所做行政工作,待遇优厚。感觉自己经济状况不错,谭陆续办了5家银行的信用卡。
第二年年初,谭从律所辞职,和朋友合开了一家公司,但经营一直不理想,那段时间,谭开始透支信用卡来应付经营和家庭花费。
年底,公司倒闭了,谭另谋了一份工作,月薪4000多元,应付日常开支还可以,但几张信用卡已经欠下不少钱,薪水不足以偿还,他只能每个月支付最低还款额度。
到去年11月,5张信用卡的透支额度全部用完,谭干脆放弃还其中一张广发银行信用卡的透支欠款。今年起,广发银行多次来催,谭心有余而力不足。
3月的一天,谭路过范江岸路附近一个区时,看到一个敞开的车库里停了辆宝马车,车窗没关紧,留了条缝隙,副驾驶座上放着个LV包。
“LV包要是卖了,刚好还信用卡啊……”谭想着,偷偷把包拿了出来。
打开一看,谭简直不敢相信:3万多人民币、1000多美金、三个手机(包括价值几万的奢侈手机VERTU)、万宝龙笔、包金怀表……
谭把美金兑换成人民币,又把值钱的东西卖了,变现后还了一部分透支款。
车主发现后报警,一个月后,谭被抓,在交代盗窃动机时,透支信用卡的事也因此败露。此时,谭共透支广发卡本息5万多没还。
民警再一查,发现谭在今年1月也实施过盗窃,在一家超市偷了些牙刷、玩具汽车、万能胶等,被行政拘留5天。据他说,这些都是家里用用,没卖钱。
昨天,江北检察院以信用卡诈骗罪、盗窃罪对谭提起公诉。
记者观察:
一个为了还信用卡去盗窃,一个想通过中彩还信用卡欠款,两人都是高学历,都曾有体面工作,不禁叫人可惜。
谭某案的办案检察官有个感受:以前的信用卡诈骗案,被告一般在办卡时即有透支恶意,而近一年多来,一些文化较高、起初是想正常使用的白领成为被告也有相当比例,他们一来消费理念超前,手头一般持有3张以上信用卡,办卡用卡时,往往把自己的收入极限甚至未来的收入作为考量,透支起来比较“潇洒”,二来对风险预计不足,一旦经济状况发生意外,漏洞将难以填补。
透支信用卡透支到被追究刑事责任的还是少数,但我在各个法院的案子中发现,因为信用卡欠款到期不还,被银行提起民事诉讼的,已经屡见不鲜。
在这类官司中,还出现一种现象,子女不还钱被银行告,年迈的父母代他们还,用的往往是微薄的退休金、养老金,或者辛苦攒下的积蓄,让人于心不忍。从法律上说,子女已成年,父母没有帮他们还钱的义务,而他们往往怕子女再不还“要坐牢”,所以主动 “买单”。
检察官认为,目前银行信用卡发卡门槛设置低、透支监控较为欠缺等,也是导致相关案件多发的原因之一,但抱着“银行的钱能拖就拖,只要最后还了就没事了”的心理,才是谭某们触犯法律最根本的原因。
无独有偶,海曙检察院近日也起诉了一起信用卡诈骗案。
余姚人王某,32岁,某供电局下属供电所员工。
王父亲早逝,母亲改嫁,和哥哥相依为命。
王月工资2000元左右,生活并不宽裕,他一直想改变这种状况。他的办法是买彩票,但几乎没中过什么大奖。王觉得,那是因为买得还不够多。
王所在单位经常有银行业务员上门推销信用卡,这家来完那家来。2007年5月,王办了张兴业银行信用卡,跟大多数人不一样,他刷卡消费很少,基本都是直接取现,钱用来买彩票。9月,王又办了一张中信银行的,还是取现买彩票。
他一直觉得,等哪天中个大奖,还钱不成问题。
等了好几年,这天始终没有到来,王手头的信用卡却已经有10多张。当然,越来越多的还有他欠的钱。
王只能拆东墙补西墙,这张卡该还钱了,就取那张卡里的钱。
窟窿越来越大,今年以来,银行经多次催讨未果,陆续有9家银行报案,经查,王拖欠各银行的欠款本金1万到4万余元不等,总额超过20万,如果算上利息、滞纳金等,超过30万。
王唯一的亲人就是哥哥,但哥哥经济状况一般,案发后无力替他偿还。
检察官提审王时,他一度苦苦哀求,“放我出去吧,出去了,我可以挣钱还给银行的……”
检察官问他,“你一个月2000多收入,欠的是30多万,就算不吃不喝,你得还多少年?”
王低下头,不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