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近年来,我国信用卡业务保持快速发展,正在成为城乡居民日常消费、支付结算和信用借贷的重要工具,为百姓生活提供了越来越多的便利,有效提升了全社会的信用观念。尤其是今年以来,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中,信用卡对促进消费、拉动内需更是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为了全面介绍信用卡发展现状,倡导人们安全使用信用卡,促进信用卡市场健康发展,本报今天开始推出《信用卡的“信”与“用”》系列报道,敬请读者关注。
中国信用卡市场的迅速崛起,是一件令全球金融业为之津津乐道的经典案例。从1985年中国银行珠海分行发行信用卡“中银卡”至今,我国各家商业银行已发行信用卡1.6亿张,发卡量年均增速达50%左右,这种跨越式的发展速度在信用卡历史上实属罕见。
一张小小的信用卡,记录了一个伟大时代的变迁,它的发展轨迹和中国经济社会的变化密切相关。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人们更加关心信用卡市场未来将走一条怎样的健康发展之路。
信用卡是银行卡家族中的重要成员,指持卡人凭其信用获得发卡机构授信,并在授信额度内办理现金存取、转账收付或者向特约商户取得商品、服务等,并按照约定方式清偿账款所使用的电子支付卡片。可以看出,信用卡最突出的特点在于融支付结算和循环信贷于一体,其核心特征是个人信用和循环信贷,基本功能就是便利支付和消费信贷。
由于人们长期习惯于使用现金支付,信用卡的出现并没有马上得到认可。在用卡消费环境不断改善、人们对信用卡认知程度逐步提高的背景下,信用卡得到了快速发展,有效提升了全社会信用观念。如今,作为银行卡的重要成员,信用卡已经成为我国居民普遍使用的金融工具。信用卡的使用范围已经延伸到百货零售、宾馆、旅游、餐饮、通讯、公共事业缴费、家庭理财等与人民群众生活紧密联系的各个相关领域,对拉动内需、推进产业升级发挥了积极作用。
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司长欧阳卫民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发展信用卡业务对于促进消费、拉动需求、提高社会信用、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可实现持卡人、发卡行、受理行、转接机构及特约商户的五方共赢。
对于持卡人而言,可减轻持卡人一定时期内的财务压力、提高购买力,同时可享受一种完全不同的消费体验,数字化和电子化的消费方式使消费者的消费决策更加快速,消费行为也更加活跃。
对于发卡行和受理行而言,有利于增加业务量、拓展客户群、提升竞争能力,信用卡已经成为各商业银行发展个人金融业务的平台和中间业务的战略重点。
对于特约商户而言,有利于通过为消费者增加一种选择性支付工具增加客户忠诚度、刺激消费,也有利于加速商户资金周转、提高资金清算效率,并避免收取现钞带来的运输、清点等成本和假钞风险。
不过欧阳卫民也提醒大家,由于信用卡结算的信用消费功能,使其对持卡人、发卡行而言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对于持卡人而言,由于信用卡能将其潜在的消费愿望转化为实际消费,在错误的消费观念和银行优惠措施诱导下,很容易盲目举债消费,背负的债务与其偿还能力越拉越大,以至于信用卡贷款越来越成为持卡人的沉重负担,最终沦为“卡奴”。对于发卡行而言,易于在利益驱动下,盲目降低发卡条件,放松对申请者的信用审核,从而增加自身面临的信用风险,恶化信用卡贷款资产质量。
为避免出现上述风险,充分发挥信用卡促进消费的功能,欧阳卫民希望发卡机构理性、审慎发卡,避免市场过度、无序竞争。信用卡经营模式应从片面追求发卡量和市场份额转向有效提升信用卡消费金额、贷款质量,市场拓展速度要与风险管理水平相适应。
同时,他认为应该强化消费者教育,倡导健康的消费、信用文化,培育理性的金融消费者,使持卡人根据自己的收入水平和支付能力理性消费,防止过度举债,盲目消费行为。
欧阳卫民强调,信用卡管理机构应加强信用卡风险管理,完善呆坏账核销政策,欠款催收政策,为信用卡风险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同时强化信用卡风险监测,特别是对信用卡业务发展迅猛的地区应重点关注、持续监测,防止信用卡风险累积,演化为系统性危机。
如何把握好信用卡的“信”与“用”,的确需要人们对信用卡进行一次重新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