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报中各商业银行不良“双降”的喜讯并没有掩盖不良资产明降暗升的事实。尽管银监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一季度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4333亿元,较2010年四季度减少了3亿元,但这是建立在今年3月份核销历史政策性财务挂账924亿元基础上的。也就是说,2011年一季度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明降暗升,实际上,仅在2011年首季,银行体系中就新增了不良资产921亿元。
分析人士向 《每日经济新闻》指出,在宏调预期加码的微妙时刻,新增近千亿的不良资产无疑给中国经济敲了一次警钟。
924亿元不良资产被核销
在中国人民银行5月11日公布的《2011年4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中,标注指出:“贷款余额已扣除2011年3月份核销历史政策性财务挂账924亿元。”
国泰君安银行业分析师伍永刚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按照一般的理解,历史政策性财务挂账应该是以前的一些有待核销的坏账。以前的坏账,由于当时种种的限制还挂在账务上没有核销,现在核销了。
伍永刚指出,过去也曾有过类似的情况,比如中行、农行上市的时候,都是把不良贷款核销了,这会导致银行不良贷款的下降。“把历史上的挂账核销了,不良贷款就会减少。”
自1999年以来,我国对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剥离。
第一次是在1999年成立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对口接收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及国家开发银行的不良贷款13939亿元,按账面金额接收。这次剥离于2000年6月基本结束。
第二次是2004年和2005年,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以及中国工商银行在股份制改造及财务重组过程中又再次剥离不良贷款。其中,2004年6月,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整体收购交通银行本金为414亿元的可疑类贷款,接收交通银行本金为227亿元的核销、冲销贷款。同月,中行和建行因股份制改革而将2787亿元可疑类贷款转让给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2005年5月末,中国工商银行将2460亿元损失类贷款未作价剥离给华融资产管理公司处置。2005年6月,中国工商银行把4590亿元可疑类贷款转让给华融、信达、东方和长城四家资产管理公司。
而这次核销的历史政策性财务挂账924亿元,数量显然不小,但有关部门却没有披露这次核销的具体情况,也没有披露涉及到哪些银行。
新增不良资产值得警惕
事实上,抛开核销的金额,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增长是正常现象。根据银监会公布的数据,一季度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1%,与上一季度的不良率完全持平。而一季度人民币贷款余额49.47万亿元人民币,外币贷款余额4775亿美元,一季度新增人民币贷款2.26万亿元。
“实际上,如果不扣除核销的话,正常情况下不良余额可能是增加的。因为每年的贷款规模在增加,不良贷款也在增多。”伍永刚表示。
而相应的,商业银行的拨备覆盖率由去年四季度末的217.7%上升到了230.2%。“遇到核销,银行需要从以前提取的拨备里来冲销,举例来说需要核销100亿,银行就需要从拨备里减掉100亿。”伍永刚补充道。
事实上,我国银行业经营上过分依赖存贷利差获利的现状仍在延续,2011年一季度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占比仅为20.8%。而银行在扩张贷款的冲动下,与监管之间的博弈也屡屡展开。
监管层对信贷风险的警惕并未放松,银监会主席刘明康近日在内部会议上着重强调了平台贷款、房地产信贷、“影子银行”三大需要监管部门关注的重点领域。
在新监管标准中,银监会引入与贷款规模挂钩但与贷款质量无关的贷款拨备率监管要求,增强了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前瞻性,有助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在信贷扩张时期积累充足的经济资源,用于经济下行期吸收损失,平滑由于低估或高估贷款损失导致整个信贷周期内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收益波动。
银行业不良贷款明降暗升 首季新增921亿元
2011-05-18
下一篇:如何锁上信用卡盗刷门